哲学人生

作者: 雨泽的梦景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13:09 被阅读8次

    大凡一种知识学问与人发生关联,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作职业,一种作兴趣。而哲学之于我,最初便纯粹出于兴趣使然,至于之后竟意欲从兴趣转作职业,那也实在仅是昙花一现的半幕插曲,不久即作罢,然而不管怎样,与哲学结下的情缘怕是此生也再难斩断了。

    哲学的古典定义是“爱智慧”,想来自己也不敢说有多大的智慧,但是对智慧之“爱”却是不折不扣的,不惟智慧,世间乃至超越世间的一切美好事物,都令自己心驰神往,哪怕落得个“不现实”的罪名,亦是顽固不化,不改初心。

    说起初入哲学殿堂的契机,还是由于大学时代L的引介。当时某个机会从L的口中第一次听到了“周国平”这个名字,在周先生早就有“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的盛名远扬之下,自己这怕也算是孤陋寡闻了,所幸自己并非女生,或许也就得免这知晓的义务了。

    周先生以尼采研究起家,在学界却一直有个“不务正业”的骂名,原因无非是其之后精力多入哲理散文乃至作家的门户,而弃专业化的学术研究于不顾,对此,我总觉得他颇为冤枉。针对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自然由于职责所在而有其“正业”,但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究竟何谓“正业”呢?我私以为只要不鸡鸣狗盗,违法乱纪,任何一种工作或人生道路都可堪当“正业”。即便就哲学这个行当来说,究竟哪些内容可以归入哲学的范畴呢,这或许更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谁也没有以一孔之见剥夺他人话语权的资格。

    所以,就我而言,最开始接触的便是周国平以人生哲学为内容的大量情理并蓄,文采斐然的哲理散文,这些精神食粮对于当时正处于精神启蒙时期,时不时地困于孤独和迷茫并且满脑子“幻想”的自己,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从此便如饥似渴,一发不可收拾,一厢情愿地将其引为难得的知音,仿佛青春的交响曲有了指挥家一样,自此节奏不再纷乱,只剩绕梁余音。

    食髓知味,在领略了周先生人生哲学的别有洞天之后,自己开始尝试涉足专业学术化的哲学领地,陆续啃了一些艰涩的哲学著作。什么康德,黑格尔这些吓人的名头都敢碰,想想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有些东西并没有读懂多少,但是却让自己感受到了巨大的智力挑战和思维乐趣。这个人类最伟大头脑聚集的暗室一经打开,倾泻而出的思想光芒便自此照耀着自己的前程,再也无所逃遁。

    仔细说来,或许是与自己的敏感气质相应吧,相比冰冷的理性主义,自己最感兴趣和痴迷的当属叔本华、尼采、萨特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哲学,这些哲学内容更为关照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处境,对于理清自己的生命困惑,帮助建构一个清醒的三观实在大有裨益。

    在很多人看来,痴迷哲学尤其是过早地碰触哲学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而且在一般社会大众的印象当中,这种似乎只是“务虚”的学问不仅将使自己在未来的求职谋生道路上处于劣势,而且有可能把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引入忧郁颓废,精神错乱的境地。我自然不否认以上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一切却并不是哲学的错。真要分析深究起来,事情就相当复杂了。

    在此暂窥一角。人类社会的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对于某一项技能,就比如铁匠这个职业,在前工业化社会,或许能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一个很好的生活,然而到今天,却基本上失去了用武之地,你能说这是打铁这门技艺的错吗?一切只不过因为时代发展变化了而已。所以我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是身体,学识,技能,还是财富,都不可有过分的优越感,因为一切只不过是阶段性甚至偶然性的逻辑。假如将来某一天真能在人脑植入芯片,那么人自身记忆力的强弱便没有太大意义。又假若存在造物主的话,他完全可以将人类的意识观念设定为根据手指的长度来评判一个人的高低并依此实现社会资源的流动分配,如此一来,你的学识,技能和金钱同样也会失去用武之地。而或许哪天哲学知识的多少深浅又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呢?所以很多人类社会的逻辑都是偶然的或者阶段性的,相比于别人,我们并没有什么真正值得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事情,一切都怪我们视野放不开,太执着太迷了。

    当飘飞的思绪返归时光深处,生命的影像仍旧历历在目。犹记得那个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奔走穿梭于市内各大书店的自己。虽说直到今天,自己的书籍阅读量仍是少的可怜,然而整个大学时期,购书藏书却可以说成了自己最大的癖好,虽然囊中羞涩,却按耐不住喷薄而出的热情。至今仍在手里不时翻看的周先生一套三卷本文集便是当时自学校北门外的一家书店购入。

    痴迷读书,多愁善感,甚至略带神经质可以说是大学那个阶段自己最鲜明的标签。我想,自己此刻乃至终其一生的生命底色将永远脱不掉那一时期的晕染。也同样,无论今后身处何方,与什么样的生命境遇迎面相撞,人生路途上还有多少战鼓雷,杀伐声,哲学,不管是作为一种知识技艺抑或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哲学,都将嵌进生命的脉络中。

    我没有成为哲学家的“野心”,何况,不管是什么“家”,自己现在似乎都已难以胜任,惟愿在接下来的生命岁月当中,能够借着哲学乃至宗教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看清这个世间的纷纷扰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负光阴,不负人间,如此,安然地静待那个必然会降临的归家时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hu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