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234/93b1db3f4cdd76b6.jpg)
真相会让你获得自由,但首先,它会让你不堪其烦。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
是什么让你生命的绽放、活出自我?做真正的自己,意味着什么?这个世界想听到怎样真实的声音?你需要用心来讲述哪些真相?怎样的事实会让你感到由衷的自由与解放?你是谁?你又在等待、在期许成为怎样的自己?什么让你脆弱不堪,让你懊恼不已?
即使真相让我们烦躁,让我们懊恼,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如若我们以真诚的心面对自己,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便会找到属于自我的方向,这其中的懊恼与激怒,正是我们在传递某种需求与局限,同时这种情绪也是对我们的警示,警示我们已经偏离了最初的梦想、最初的航向,如若你也这么想。
以上这一大段是本书作者在第七章“童书写作进阶”里的文字。我读后非常喜欢,这一章除了一些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想,同时,她也说出了许许多多写作者的心声。这一篇读书笔记,以摘录为主,因为作者的总结比我有力得多,我敲出这些文字,也希望能将它们更深地烙印于心。
在童书创作中,你知道,你不仅应无愧于“艺术家”的身份,展示出真实的生活,还应为了那些读者——那些对你的故事充满渴求,并会为其或伤心惊惧,或愉悦激动的读者,道出生活的真相。但首先,你必须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我笔言我心,以此指引自己。充满创造力的生活往往是沮丧与恐惧、信心与信念、游戏之悠游、灵感之涌现,以及最为重要的,追寻个人与艺术之真相,所有这些情绪体验的热烈交织与混合。
如果你想为读者还原生活,并在其中表达个人想法与见地,那么你必须忠于生活、深入生活,真真正正的生活过,在其中观察、捕捉、去粗取精、凝练精华,你还要忠于自己,忠于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你才能坦诚直率的面对这些小读者们。他们仍在了解这个世界——所以,请以你的睿智与才思,引导他们开阔眼界,走入新的高度。
这让我想起曹文轩说的关于文学的责任,应该写生活中少见的,它具有引导与启迪的光荣使命。他提出,“儿童文学应回归文学”。在他看来, 经典作品, 必备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要有道义观。文学要让人知道, 人应该怎么活着。第二个维度:应该有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文学永远的特色。一些思想会随着时间流逝, 甚至消失, 而美却永存。第三个维度:悲悯情怀, 人要悲悯之心, 如果我们的文学都有悲悯之心, 就有可能让更多人具备这种情怀。
归根结底,儿童文学有责任为读者揭示生活的真相,引领他们穿越心中的黑暗。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方向,有了真正想深挖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花时间认真生活、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将写作溶于生活,让它变成创造力的源泉。
这两天我又在看安房直子的故事,她说她在创作一个故事的时候,是先有一个心象,比如一个人物、一个场景,甚至一个颜色,然后她会酝酿个几天,再落笔,将心象转变为文字。这大概对于重视人物塑造的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昨天,我尝试写了一个童话短篇,有4300字,这是我第一次写童话。我试着用安房直子的方法,在故事还没构思完全的情况下,在纸上画出主人公,随着笔端的游走,很多灵感带来的小细节出现了,这些是凭空很难想象的,当人物的画像在纸上逐渐清晰,故事的脉络也会随之清晰。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暂时就写到这。一本对写作很有启发的书,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