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品阅万卷经典,对话古今圣贤

品阅万卷经典,对话古今圣贤

作者: 连抒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08:47 被阅读0次

回望历史,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历朝历代的儒生在继承和发扬儒学时,会对其进行创新与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的人物,他们的思想被记录下来,存留至今。

邹莹老师致力于研究中国经学诠释学,儒家思想自然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她选择了《大学》以及三位在研究《大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学者——汉代的郑玄、宋代的朱熹和明代的王阳明,想通过他们对《大学》的诠释,去聆听在那个时代,在儒家学者当中,一种关于政治,或者关于道德的最突出的声音,从而梳理出中国儒家道德政治观念在历史当中的流变。

研究历史人物,往往需要通过书籍与他们对话,受专业限制,邹莹老师缺乏对相关书籍的阅读,她立刻沉进书海里,翻阅三位儒家学者的经典著作,心有所向,便不知疲倦。不久,她就完成了研究论文《“以理代礼”:朱熹“学问须以〈大学〉为先”的经学诠释学命题中的思想转向》、《“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汉代郑玄的经典诠释学》和《“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王阳明的经典诠释学》。

对于人们难以理解的“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邹莹老师是这样解释的:王阳明的经典诠释以“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为总体原则,其基本内涵则是对传统的读书求道观念的反叛,而要求以经典为吾心之印证。为了使得经典可以与吾心相接,王阳明以“良知”为心之本体,从而使得释经者与经典在心之“良知”的本体层面达到彻底的“视域融合”。由此阳明得以将“致良知”作为理解与解释经典的“权衡”,进而将明代的“二十四民”全部纳入经典诠释的对话对象之中,最终开启了明末以情抗礼的社会风尚。

而王阳明所批判的“读书求道”,邹莹老师亦有自己的见解:把王阳明和朱熹对于“读书求道”的观点放在一起比较,朱熹认为,人需要通过读书学习以明自家之心,从而才能在求得经典中所蕴含的圣人之意的基础上,上达天地之理。而阳明认为人只需要“反身”向内以觉察自我良知的呈现或发用,就可以明白我心与圣人之心本相同。

邹莹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基础写作的教学中,她建议学生在练习写作时,综合王阳明和朱熹的观点,将“读书”与“反身”结合起来,坚持阅读好的作品,提升写作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自我涵养,也希望每个人不负青春,不负岁月,手捧一本经典,对话古今圣贤。

相关文章

  • 品阅万卷经典,对话古今圣贤

    回望历史,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历朝历代的儒生在继承和发扬儒学时,会对其进行创新与变革,以适应时代...

  • 读《小学生最着迷的200个科学游戏》有感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获取新知;阅读,可以跨越时空,纵横古今中外;阅读,还可以和圣贤对话,与经典同行。我读了这...

  • 济南放生协会:天辛大师讲学佛禅修经典

    所谓经典,乃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品阅经典如与圣贤交流,其寥寥数语常令人长久深思。初读时候,明白的少,不明白的多,这...

  • 品经典对话

    在李家唐朝开国初期,有一段君臣对话,十分经典,在当时也流传甚广。时至今日,仍有阅读反思的价值,读后仍耐人寻味,这段...

  • 简单几句话 告诉你怎样写出好文章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读万卷圣贤书 行万里崎岖路 深读万卷圣贤书 苦行万里崎岖路 埋头深读万卷圣贤书 俯首...

  • 忆太爷

    淡泊一生,阅尽人间沧桑百事。清风两袖,研遍古今圣贤万书。 今年是太爷寿辰一百二十周...

  • 对话圣贤

    书院的早上很安静,但也热闹。热闹的是藏在树梢与绿叶间看不见却叽喳不停的鸟儿们的晨间戏语。翠绿的百年古树,斑...

  • 预告:7月29日 圣贤书友会单日狂欢

    在第一期活动最后,我们开展了一个为期三天的撒贝狂欢小活动,各位对圣贤文化感兴趣的简友同道一起品阅【道德经】等经典,...

  • 习惯

    闲时,遨游在书海中,与古今圣贤灵魂对话。读到妙处,缓缓举起茶杯,敬贤人,劝自己。 一缕茶香,一籍书宝,似乎...

  • 家长没有能力正确引领孩子怎么办?

    家长没有能力正确引领孩子怎么办? 学习,学习家庭教育。让孩子诵读经典,播下经典的种子,让孩子直接与圣贤对话,接受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阅万卷经典,对话古今圣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kka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