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课通篇听完后,我有个感受,就是自我感觉自己还挺有领导潜力的,因为我敢于承认失败,同时会把失败当成是前进的动力。
不仅敢于承受失败,我还敢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有诸多短板,那又怎样,那也不能说明我没有长板啊!
言归正传,说说今天这节课的核心内容:
伟大和平庸的分水岭,是对待失败的态度;
从平庸走向伟大,需要克服的三重障碍;
伟大和平庸的分水岭,是对待失败的态度。
我也把它理解成,一个人能够正视自己和接纳真实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失败,而是不敢承认那是失败,心里非常明白,那就是失败,不承认的结果是,自己可以逃避这个点。
而事实是逃避过后,这件事并非不存在。它终将成为另外一个果的因,在某一个时刻显现。
那如何从平庸走向伟大呢,或者说,如何让自己克服这个问题呢,刘澜老师提出,克服三重障碍:害怕失败的心理障碍、害怕失败的社会障碍、害怕失败的能力障碍。
害怕失败的心理障碍,讲的是因为我们害怕失败,所以,会更多的看到威胁、看到风险,就看不到机会和资源。
引申一下,就是害怕失败,所以,都评估的妥妥的,没有一点风险才去做,那么也难有特别出彩的成绩,也很难靠近伟大这个水平。
另外一个心理,是自我感觉良好,我们确实是会遇到这样的人,水平不咋地,却觉得自己很不一样,很牛,就是超级自信的感觉。
这两种都是要不得的心理障碍,用我的话来说,不在自我觉察的位置上。
所以克服这个障碍,我的办法是刻意练习自己的觉察,让自己时刻活在目标的状态下,看自己没有完成或者影响目标的因素是什么,这样就能看到自己的盲点。
害怕失败的社会障碍,这个社会障碍指:学校教育和组织制度。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鼓励成功,惩罚失败。所以,就会引导人去肯定成功,而害怕失败,也就不会有下一步,通过失败来成长和学习了。
害怕失败的能力障碍,伟大的人之所以对待失败的态度不一样,主要原因不在于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不在于他们克服了社会障碍,而在于他们克服了能力障碍。
这一点很重要,其实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反人性,按照刘澜老师讲的,我们为了伟大,需要调整自己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学习,而大脑本身本能的反应是害怕失败,所以这里面就有了需要的点了。(关于这个点,刘澜老师下回分解,我就不提前复盘了)
感悟小结:
或许对于一个高度觉察的人来说,始终都会围绕自己成长去克服这些人共通的障碍点,刘澜老师的角度细化讲解,原来人们不愿意突破自己,其实有很多内在的原因,那么结合教练的方式,其实更容易帮到别人看到自己,从而去选择是否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