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时,和室友探讨‘自卑’的问题,我说道,我是个很自卑的人。她很诧异,我便一条条同她解释。
我长得很矮,只有158,还不爱踩高跟鞋。
我皮肤不好,素颜的时候能看到毛孔。
我脸型也不好,标准的大国字脸,不小巧。
我性格也不好,固执不听劝还自私极端。
我能力也不好,和旁人一比就被秒成渣。
我情商低,不会说话,开口就容易冷场还害羞。
我一条一条列举着,还没讲完。室友就说,哪有你说的这么不堪,各人有各人的光芒。
她的话并不能说服我,而是让我开始思考,自卑这个事情到底伴随我多久了。
老实讲,自卑,蛮久了,伴随着固执,倔强,死脑筋一系列的或褒或贬的词,组成了很奇特的我,我偶尔会想,我要是个男孩子,是不要和我这样的女生谈恋爱的,太无趣。
喝酒都担心喝醉失态,哪怕是最信得过的朋友。
玩个游戏抽到我,都要悄悄和身边人换牌。
不高兴了憋着不开口,只会假装继续笑着。
不爽了还是继续憋着,憋死也不开口沟通。
我潜意识里,渴望成为主角,却又无比的害怕主角光环所对应的责任,担当,最后造就了一个性格特别别扭,也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人。
这里想提提我上个东家,在我离职之际,上司曾和我语重心长的探讨过‘沟通’的问题,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你选择用写文的方式沟通,这本没什么错,你用写作自我反思,吐槽,抨击都没错,但是你得想想,多数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理由去接受你这样的沟通方式。
我一度不认同,那阵我的认知是,如果对方不按照我的方式来沟通,那么完全没有沟通的必要,我做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误解,这些全都留给真正看得到也有耐心去了解的人就好。
到现在,慢慢的经历了一些事。这半年里,我渐渐的尝试着放弃这种以写文为主的沟通方式,牺牲是放弃了自我沟通,才发现各有利弊。
寻求新的沟通方式,面对面的沟通,让我不再封闭,有了更多主观的感受,于写作是个好事。坏的方面是,我放弃了通过写文来自我疏通,自我成长,将近半年没好好写日记。
所以,哪怕是这半年后,我仍旧不能说我是个有趣的人。相反,我可能更无趣,更加难以被约出去,更加不愿意主动去了解谁,但是我主动选择去接受这其中带来的自卑以及很低的存在感,并且把不同的勾通方式当成工作的一部分来训练,让自己在两个方式之间切换自如。
讲到自卑这个事儿,要提到一个我喜欢的女生,也是写文的,偶像。
她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
前两年写东西时我不是很自信,“可能”“大概”“应该”这些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我第一个老板姐姐要我把这些词全部换掉,换成“是的”“要”“可以”等昂首挺胸的肯定词汇。确实有效果,不再唯唯诺诺。
写文做事人生都一样,要我可以我能,不是我或许我大概。
我看了觉得甚是受用,我性格里的平和,没主见,柔弱,不强势以及自卑,很大一部分都是用这些“可能”“大概”“应该”等模棱两可的词造成的。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亲手将模棱两口,是否不定的词,揉和进我的身体,直到变成现在如此无趣又闷骚的人。
回过头来,我看自己的文章,多的是“可能”“大概”“应该”这类型的词语,包括我说话方式中,都充斥着好吧,行吧,你说的对,等等看起来是认同,懒得反驳,实际上是很消极的沟通态度。
关于自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并未拥有绝对自信领域,简单点说,到目前为止,我是一个工科出生的又靠码字来养活自己的人。所以,我忘得差不多的工科知识并没什么卵用,码字也不见得码的多好,甚至于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并不怎么爱读书,别人侃侃而谈的书籍我硬着头皮也看不进去,尽管我一直以文盲自诩,然而在我赖以生存的码字方面,我都做不到绝对自信。
我经常自我安慰,写文于我,是情绪的出口,是自我梳理,是成长的方式,其次才是赚钱的手段,所以保留底线就显得尤为珍贵。然而事实是,文人对应的是穷酸,何况我根本不是什么文人,我连吕秀才的脚趾头都比不上。
更可怕的是,随着年纪变大,对环境对情绪对人物的一些列敏感度都会下降,以前闻到一阵桂花香都恨不得在心里写下800字表明当下多开心,现在就算多劲爆的热搜都能冷眼围观,失去热情和敏感度,是最最最可怕的事情。
我想这点对多数人来说是受用的,一个人没有绝对自信领域就会缺少话语权,不够自信,没有底气,若是再少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怕是就废了。
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自卑,写文也好,沟通也好,做人也好,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对自我的不认同。
也是,你让一个哪怕被同性盯着看两眼都脸红的人,高喊着说,老娘无所畏惧,这本身就是很搞笑的事。
外表风平浪静乖乖女
内心惊涛骇浪小妖精
郭果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