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篇描写路遥生平的文章,深有感触。路遥一生最绚烂的成就,是他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荣获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和这份巨大荣誉相比,路遥对写作的热情和钢铁般的意志,更让人内心充满震撼。
为了这份热爱,20岁时的路遥就一一读完了《水浒》、《红楼梦》,《红岩》、《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日日夜夜》、《高老头》等中外经典名著。
为了这份热爱,他在做编辑工作时就犯下个“毛病”:每天都不能按时来上班。因为他每天晚上看书到凌晨,导致早上根本起不来。
为了这份坚持,在创作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时,他以顽强的毅力,连续奋战了21个昼夜。而这21个昼夜,他饭桌上的饮食就是一些硬馒头、几根麻花、几块酥饼。
创作《平凡的世界》,给路遥的写作生涯添上浓墨重彩。为站在历史的高度全景式表现生活,路遥做了大量扎实的前期准备。他列了100多部的书单,用了一整年时间翻阅了近10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延安报》和《榆林报》,笔记做了几十本。
他在陈家山煤矿体验生活、采集素材,从来不像记者那样带上笔和采访本。他说:“我要感受生活,给我说一件事情,它要能感动我,我就不用记,我会记到心里。”
写作时的路遥内心是热烈而澎湃的,一切艰辛和困苦都比不上笔端表达的幸福。在写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过程中,路遥经常写到半夜甚至天亮。资料显示,有时候他会敲开邻家的门,来讨要一个蒸馍,喝口开水。巨大的创作强度,使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尤其到了创作的最后阶段,他已经力不从心,抄写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他几乎不是用体力工作,而纯粹靠一种精神力量在苟延残喘。
他不知道,通宵的熬夜,饮食的不周,呕心沥血的付出,让病魔离他越来越近。1992年11月17日,距离《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的第二年,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的一生,如一颗流星在短暂的历史长河里划过。写作是他生命的寄托,父母也是他一辈子的思念。因家境贫穷,七岁时就被父亲过继给大伯的他,在最后的弥留之际,还对弟弟说“爸爸妈妈,其实……可亲了……可重要了”!
他也曾告诉弟弟:一个人,一生中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以宗教般的信念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做完它!
路遥的写作过程,映照他火焰般怒放的生命,映照他铿锵有力的人生。他在写作事业上付出的热情、坚强的意志,让我这样新时代的写作新人崇拜、尊敬的同时,更感惭愧和汗颜。想到曹雪芹,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伟大作品《红楼梦》。想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和屈原。他们对于写作,是用信仰乃至生命谱写的热爱和虔诚。
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物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我们的热情和专注,我们的坚守和坚持却并不容易。如果能充满信念,心无杂念地去做一件事,去完成写作这一件事,都会被无数个借口和理由拖延和搁置。对于写作,我们一时会有跃跃欲试的态度,一时会有下笔前言的行动,但像路遥那样把态度和行动深深融入当下、融入生命的却很少。
想起网上有一个新闻,一个开轮胎售卖店的小妹,和身强力壮的男子相比,能分分钟轻松搬起很重的轮胎而毫无费劲之色,这也是她多年如一日,为生计而天天练习和坚持有关。
谈到坚持,目前的我也有坚持的事情,那就是跑步健身和写作。虽然也是内心里的爱好,但我知道,若没有长期的坚持,身心都不会得到更好的滋润。对于跑步,我每天通过手机健康软件设置了打卡目标,每天起码要完成5000步。因为,跑步给我带来运动的喜悦和对健康身体的维护。对于写作,我制定了每天一千字的目标。不管是为了记录生活、感悟现实,还是为了畅快表达,都是我充盈生命的独特体验。另外,对于写作,我还要有相应的输入,要坚持每天的阅读。我还要坚持每天都能开怀大笑、乐观生活,坚持把握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我相信,每一份坚持都会为自己美好的人生,添加翔实的一抹色彩。
无论写作还是生活,我都要褒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