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回到高中的那个下午
听讲台沉闷的讲题
心里还要惦记着
课间和老师的“约定”
也许那会是我最后一次感到
有一个陌生人
认真的为我的未来负责
因为,以后的路
都要我一个人了
1.
清明假毕,周一又要上课。
这是一节宪法课,我把厚厚的教材和庞大的笔记本摊在桌上,拿起笔,看向老师。
本以为老师会打开讲义,串联英国宪法和阶级斗争。没想到,老师打开U盘的文件夹,放出一组照片:清明的旅游照。
之后的一个半小时,老师连绵不绝的讲着大巴,高铁,旅店,景点......台下的同学一脸震惊“莫不是走错了教室?可是老师没错啊!”
我想起了上学期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老师,每节课都会认真准备PPT,每一本给我们推荐的书都认认真真读过,每一页都有他细心的批注。
课堂也如行云流水,每一段历史都毫无生疏感。
他的课,从来座无虚席,抢座成了家常便饭。
在宪法课上晒旅游照的老师,和真诚动人的老师。这,就是大学课堂的现状啊。
2.
大学的课堂上,从来不乏低头党,荧光的手机屏堪称“水课好伴侣”。
我也听过不少同学抱怨过:大学的老师怎么这样啊,上课就是讲他做过多少讲座,认识多少官员,出过多少书,考试的内容完全不是他上课讲过的啊。
这时就会格外怀念高中老师,那些时时刻刻盯着我,要我背书做题背书做题的人,那些被我痛骂过的人,那些最后一次为我的未来负责的陌生人。
脱离了老师的看管,懒惰,拖延,迷茫,这些舒服而柔软的诱惑便乘机而入。宿舍,电脑,变成了堕落的温床。
只有在期末的时候,慌乱的准备着考试,一边咒骂着老师,咒骂着大学的教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9882/a506ad8fce43ca99.jpg)
3.
可是,我们忘了,大学本来就是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本来就是用来自我了解,自我学习的阶段。没有谁有义务,保证你的学习,督促你的进展。
你会成为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这个阶段倘若还依赖老师,企图通过每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掌握那些学者倾尽一生才了解的东西,本身就是荒诞的。
所以,作为学生,我们不是去抱怨,觉得老师对不起我们的青春。
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保持学习的热情。这些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习惯,需要在这个时候养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79882/20dd229f499039f5.jpg)
4.
很羡慕那些上课偷偷看书的人。
他们有的人已经看破红尘,索性放飞自我,任思绪游走在文字间,有的对老师讲的内容已经胸有成竹,不再浪费时间。
但无论是那种情况,他们都不会选择去抱怨老师,都不会认为老师讲课的质量会有多大的影响。
他们会从自身出发,找到自身的需求和弱点。
这样的人,好像埋在细沙里的石子。无风时与沙一体,风来时,所有细沙都为之慌乱,唯有石子不动如初——它心中自有淡定的资本。
所以,它不会抱怨“这风太大!”
愿你,作一颗看破红尘的石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