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也过了,门也串了。年前备下的好嚼谷也吃差不多了,亲戚里道,关键人要,该过的礼也过了,该显摆的自己也没处炫耀了。天尚冷,地还冻,过年余兴尚未了。农耕传统影响下的人们开始琢磨玩艺了。

从初八开始,城边东西南北城关公社的四个生产队组织闲散农民,街道居委会组织家庭妇女,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舞龙耍狮扭秧歌,彩车高跷跑旱船。锣鼓喧天,唢呐声声,彩旗飘飘,热闹非凡。先自主排练,后沿街走巷自由彩排,或到某个单位的院子里围场表演,单位还要回赠礼品,一般为香烟、彩纸或鞭炮,没有赏线的。正月十三开始,县委组织表演,十五晚间达到高潮。

儿时无电视、无手机,一般人家收音机都没有。这秧歌就是最热闹的红火了。白天闻锣鼓东奔西跑,赶了这场又怕误了那场。晚上穿人群挤街巷,翘首企盼,只为了知道这是哪个单位的装拌。 数九寒天北风寒,
跟着秧歌满街串。
冻手冻脚全不顾,
红火不散不回还。
现在想起都觉得好笑,那时候哪来的那股神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