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评国学与传统文化时事评论
水事十谈|民心似水 正确认识和对待民心向背

水事十谈|民心似水 正确认识和对待民心向背

作者: 开岩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09:20 被阅读78次

    文|开岩

    水事十谈|民心似水 正确认识和对待民心向背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任何一代统治者都明白的道理。

    以水为喻,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说的是周厉王奢侈荒淫,横征暴敛,引起民愤,可是这老儿他不去修改错误的政策,却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老百姓,如果发现有人谈论时政,咒骂厉王,就抓来杀头。人们为了自保,只好道路以目。长此以往的结果是,民怨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越积越多,越积越大,最终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周王朝几乎灭亡。

    另一个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来,唐太宗将其引申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其意义就在于把君与民的关系看得比较透彻,譬得比较贴切。

    但是,说归说,做归做。历代帝王往往都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挂在嘴上,行的大都是“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勾当。故而逃不脱争取民心、稳定民心、伤害民心、失去民心的普遍规律。

    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用小米加步枪夺取了政权,最终成为大国的执政党,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革命战争年代,党重视民心问题,与人民建立了血浓于水的鱼水关系,人民是水,党是鱼,党时刻离不开人民群众。随着执政地位的巩固,党内滋生出了以“四风”为代表的不良风气,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曾经的鱼水关系,也由此变得复杂起来。有人说是蛙水关系,也就是说党变得可以脱离群众了,需要的时候到水里去游游泳,展示一下亲民形象,不需要的时候,就上岸去“胡作非为”。还有人说是鱼肉关系,少数人把手中的权力当作鱼肉人民的工具,做了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为人民群众所诟病。

    人民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议论?正应了那句“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任何水域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绝对风平浪静。国家政治也一样,只要执政党的工作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免不了被人批评。如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是畅通的,问题就会很快传导并得到回应。否则,民意就可能会被阻塞,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利益相关者就会产生非议。因此,必须要让人们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权利和渠道。

    我们要认识到议论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任何一个开放而进步的社会,民众都有权议政。过去此类议论少,并不是没有问题或者问题少,而是人们看不到改正的希望,懒得去议论。十八大以后,人们热于议论,正是因为看到了矫正的希望。所以,执政党要经得起议论,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议论。如果因为怕议论而改弦更张,就会失去重拾民心的机会。只有勇于接受舆论的监督和批评,才能勇于改正错误,真正找回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水流千条归大海。民心就像水流,执政党要像海,百川归海,水低成海。要义在于要敞开胸怀,接纳五湖四海的人才,在于要礼贤下士,放低姿态,让民心汇流。如果高高在上,让人们看不到发展的前景,解决不了生老病死,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人民就会抛弃党。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对民心问题最清醒的认识。我们要借鉴古今中外历史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民心问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事十谈|民心似水 正确认识和对待民心向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de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