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桃花我思故我在 ——法国哲学家 笛卡尔
近日在读一本有关中学生作文的书《文心》,作者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与夏乞尊。书中以几位同班同学以及他们的语文老师为故事背景展开,循序渐进、从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向读者讲解作文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以及鉴赏等方面的经验与技巧。其中枚叔给自己的儿子乐华写了一封有关读书的信,令自己感触颇深,其中一段为:
我劝你勿只把文章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他强调:读书不仅是读文字与理解文章的过程,更要读出新意,获得自己的见解与心得。这不由令自己联想到自己是如何读书,是否能够通过读书获得自有的见解与心得。进而思考自己的目前工作生活境况,是否做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选择,同时也检索周边人的一些做法与选择。内心突然发问自己:你为什么没出彩?同样是一本,一些人可以读出新意,而大多数人只是泛泛读过罢了,最多也只是记住了不少他人的想法与思考。把人生比照读书,一些人确实过得十分出彩,而大多数人只是平庸度过一生,没有可圈可点之处。那么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我想关键原因就在于对事物的感知与思考。出彩之人,对周遭事物,能够用心去感知,进而去做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有的认知与观点。而对于大多数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十分薄弱,或无意或有意忽视,根本没有去做足够的探索与思考。虽然有时也学习了很多知识与理论,但那些全部是他人的看法与思考结果,头脑完全是别人的各种言论与观点的宿主,没有或很少有自身的思考结果。既然思考有那么大的功效,那么大多数人为什么不愿意思考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不知道怎么思考
首先,不少人对思考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就困于不知如何开始做思考。那么什么是思考呢?不同有形的事物,思考属于一个抽象的概念,让人有点难以理解与捉摸。思考(动词)是个脑部大量神经元集中活动的过程,有不少相近的叫法,例如:思索、心想、琢磨……但不论何者称呼,思考的本质在于对问题与事物整理、分析、总结与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观点或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次,思考不是什么高尖深的东西,它同平日的吃饭穿衣一样,贯穿生活的时时刻刻与方方面面。有人以为思考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气氛,这其实是个误解。思考随时可以发生与进行,在你等公交地铁时,可以思考;在你吃饭时,可以思考;在你走路散步时,也可以思考。总之思考不受限任何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处可以进行。哪怕你进入睡眠之后,也可以在梦里做思考。比如苯的分子结构式的发现者,就是在梦中想到六边形的分子组合形式。
最后,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个问题,好比你问别人如何开始吃饭一样。是的,用脑开始想就好,刚开始不要纠结是否思路清晰,是否有多大的逻辑性。一旦开始想,尤其是有意识地想,你就会离思考的目标近一些。久而久之,对于思考的过程,你会越来越娴熟,达到收放自如的地步。
懒于思考
刚才说到,思考是一个脑部活动的过程,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耗费心思。但人本性是懒惰的,喜欢简单的事物,喜欢做不费精力的事情,所以思考是有些反人性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写作的人远远要小于读者数量,或者说大多数人喜欢简单地阅读他人的作品,因为阅读耗费的精力与脑子要远远低于作者的付出。大脑也是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不去思考,不善于或勤于思考,那么头脑如同铁片一样,久了就容易生锈,造成大脑感知与思考能力的下降。最终可能会有种感悟或失望:读了那么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知道的那些道理都是别人的,没有经过思考、分析与吸收,变成真正自己的道理。
知易行难也是同样的道理,道理容易述说,但执行却是困难重重。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作者在思考与总结道理时,已经进行自身加工与整理,略去许多对自身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条件与环境。比如王思聪创业所考虑的问题与重心和大多数创业者考虑的就不一样,他分享的创业经验对于大多人来说参考的价值就不大。如果懒于思考,不加分辨地接受所见所闻所看,很容易相信一些道理与经验,转而怀疑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容易造成自卑与不自信的心理。
信息过载让人无暇思考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很容易以十分低成本的方式获得各类资讯。之前获得某些或某类信息,你需要购买图书或订阅报纸期刊杂志。但现在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信息随处可见随处可得,网络上充满了各类不同言论与观点。刷手机,尤其是刷微博微信成了众多年轻一代人每日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够留给自己大脑空闲的时间少之又少。信息过载,容易让人产生内心对资讯的焦虑,生怕错过重要的信息,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和阅读更大量的信息,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最终留给自己大脑空暇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基本没有。由于无暇思考,只是一味地阅读与吸收,不少人的头脑成了信息的水库。
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网络让人们看到更多的选择,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但同时压榨了人们大脑的时间与精力,让大脑疲于阅读与吸收各类资讯,几乎没有机会让大脑进行深度思考。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得到的人生也将是平庸无奇的。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与资讯,需要我们大脑去整理和思考,吸收内化为自己真正的见解,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吸收。
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自己会选择宁愿思考也不愿死,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