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熟虑,六月份选择了100公里的跑量挑战。但懒惰之心不因为这样的挑战为必须,悄悄在耳边嘀咕:真的不想跑啊!
我对他咬牙切齿:越是不想跑,越是非要跑。为了显示主权俺赶紧着披挂上阵,准备开始当天的行走两公里、跑步六公里目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877/6cb5c2cf37b2e0e1.png)
真若打开跑步机开始热身行走,懒惰那家伙便也识相,悄咪咪隐身而去。一步一步,每次手机提示又完成一公里,时间上就已经默默增加了7分钟。这样重复到5公里时,懈怠之心又想劝谏,忽然听到身后噼里啪啦好大的动静,抬头从镜子一样的玻璃上,我看到后排那个胖胖的男孩像百米冲刺似的奋力奔跑,高高抬起又重重落下的大脚把跑步机砸的山响,和隔壁男孩12的速度相比,目测他已经跑到极限16了。
就像他山洪一样爆发的跑步一样,一分钟后,跑步声戛然而止,玻璃上映照出精疲力竭、俩脚分叉在跑步机边侧的弯腰喘气的大男孩影像。休息好一会儿,他挣扎着又启动了狂奔模式,这次连半分钟都没有坚持,就又被自己打败了。
还是年轻啊!我心里感慨,想起村上春树所言:
现在是坚忍地积累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的花上时间积累距离,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的旋转起来。
这样想,也这样做,一公里加七分钟内心懈怠,那就3分钟2分钟定目标骗骗大脑好了,反正总目标是跑步6公里,这是可控的。
脚下奔跑,脑子也不闲着,想到“可控”二字,《开讲啦》五四特别节目开讲嘉宾,武警猎鹰突击队特战三大队大队长王占军总结狙击手最重要的品质的那个字闪现脑中——控,控制自己的本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他说:
不能控制的事情担心也没用,能控制的做好,不可控的就不去想。射击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只要能控得了自己的心,我觉得离成功基本上就不远了。
想想还真是这样,不只是射击训练,连这跑步的事不也如此?可控的是时间一小时、距离走2公里跑6公里,不可控的是速度,我跑不快,就不能和那个一时狂奔一时骤停的男孩一样,不可控就不去想它,毕竟想也没用不是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5067877/c94d9221328a5bdd.png)
工作呢?也一样啊,可控的是自己迅速理解正确判断指挥信号,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留心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安全距离和位置,注意力集中;不可控的是领导的违章指挥(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能在可控范围内的违章指挥还是得听),是指挥者们的七嘴八舌,做好可控的,80%的问题都可解决。
这样想来,《断舍离》的感悟又涌上心头,我感觉书的主题就是可控,把物品控制在少而精,美好而舒适的范围内,就会拥有快活的人生。
这样一串联,倒把碎片化的阅读整理成了系统——生活需要可控,分门别类列举可控与不可控的具体事件,做好可控的,放弃不可控的,人生岂不是越过越清晰,越过越简单?
胡思乱想之间,目标顺利达成,挺轻松,整理分享,会不会给大家一点启发呢?就这么办吧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