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书单儿
拆开来看《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读书笔记】

拆开来看《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读书笔记】

作者: 成舒 | 来源:发表于2017-01-15 10:34 被阅读1505次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最近学了六哥的快速阅读方法,昨天用这个方法看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感觉抓取的信息太少,于是用软件画了思维导图(图1),不完全按目录,关键点的顺序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微调,总算有了点“印象”。

图1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思维导图

今天想起要复盘,首先想到的是昨天看完序篇和目录之后给出的预判:感觉这本书是读书笔记大合集,再整合成回答“如何读书”的框架,像是一次“主题阅读”的成果(图2)

图2 预判

对一本书进行预判,即看完封面、背书、序篇、目录等之后对这本书做出判断,写下自己觉得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或者解决什么问题。其实就是平时说的“带着问题/目的性去读书”。

既然书已经速读过,对照自己的预判:
①这确实是读书笔记大合集(秋叶大叔在序篇里有提到),而且几乎每一个关键点都对应一篇读书笔记。
②回答了“如何读书”这个问题?——好像回答了,比如碎片时间,读书方法,各种模型,人物传记,还有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
模型、人物传记跟如何读书有什么关系?

于是重新看回这本书——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显然书名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但这个问题看一遍书之后回答不出来。怎么办?
再看一遍。
这次只带着回答这个问题看,而且,拆着看(图3)。

图3 拆书 名=如何 高效 读懂 一本书

一上来就谈“如何”好像不合常规,一般先说“是什么”——“一本书”这个名词就是了。
于是,倒着拆【捂脸】(图4)。

图4 倒着拆

按照这个顺序来写读书心得,正好符合逻辑。于是有了这篇文章的灵感。
然后开始第二次看这本书,且看且拆(应该就是挑/跳读了)。

1、一本书

书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是每一个阅读者都会首先面临一个问题:选书
秋叶大叔觉得书的类型要丰富,不仅仅追求读得多。
所以应该合理搭配四类书:工具书,专业书,视野书(即其他专业、角度或思维方式的书籍)、潮流书(新书)

而且,

一个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选书也是有侧重的。

说到选书,很多人就想要书单。这让大叔很为难。
不同的人读书口味不同很正常,他喜欢的我们不一定喜欢,而且自己花一点时间对比优劣,还能学会各种搜索技能,甚至因为书评认识一些书友,是很值得付出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为自己的阅读做出独立判断,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你非要一份书单,大叔建议到网上搜索关键词“书籍类型+书单”,比如“管理学经典书单”,可以看到很多人推荐的经典书单。

2、读懂

先说说“读”。

怎么样算读一本书?非要一字不差地看过去才叫读吗?
不是的。
你以为大神们每年读一两百本书,自己却一两本都没读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说不定还怀疑怎么可能那么忙还读那么多书!

其实,这个概念要澄清。

一本小说,主要情节看了,快速翻过一些章节,算读过的。
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是知道的,只看不知道的那点内容,算读过的。
一本实用书,主要观点记住了,实践的时候再重点翻看细查,算读过的。
一本诗集,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也算读过的。

所以,

大部分人不要刻意去和别人攀比读书的数量,每个人阅读层次不同,方法不同,不适合攀比。

关键还是看理解程度和读书收获。

那么,读到什么程度算“懂”?

越是实用技能类的书,越需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读。
即便是一些理论性的书,也要主动结合现实来思考。
既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容器,更要当成搅拌器,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变成更容易吸收的饮料,化为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

读实用的书,第一层境界是你看得懂别人的道理,第二层境界是自己能照着讲出来,第三层境界是自己能有意识去运用,第四层境界是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

读书这件事,看来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写下来的文字也未必全是自己的,只有反反复复讲,把看的写的讲到潜意识了,成为一套方法论了,成为自己的工作习惯了,也许才是自己的。

所以,看不懂,也要看,看了,记得要相互联系,要践行,然后总结修正,直到用顺用惯了,才算“懂”。

3、高效

高效分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效果。

先说时间。

首先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碎片化时间和区块时间的管理要相结合,充分利用。
该工作时工作,该玩耍时玩耍,每年照样可以读很多书。
其次是个读书态度的问题。不爱读书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打游戏、逛淘宝”,爱读书的人就有那么多时间读书。
最后是个读书环境的问题。如果你的生活环境到处都是书,你会慢慢爱上读书的。

花了时间看书,就得讲讲效果。

除了不同成长阶段选书各不相同之外,不同类型的书籍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段去看效果可能都不一样。

要略读、跳读、精读还是进行主题阅读?

没有目的只为好奇、草草浏览、有个概念、抄个句子、梳理框架、思维差异,或者是顿悟了,学到新的分析工具或方法了,这些都算不同程度的效果。

有些书看不懂,看不下去,也许你的阅历和知识积累还不够。放一放,有机会再看。
有些书你看多少遍都不腻,也许你的偏向性比较重,记得要丰富自己的读书类型。

碎片化时间下的阅读,比如阅读微博、微信文章、问答等,容易让大脑充斥各种碎片思想或段子,比较难形成体系,得到的大部分是不系统、不严谨的碎片知识。
区块时间下的阅读,比如阅读整本书,获得的是系统的整体性知识,阅读好书、有好的阅读效果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体系和框架思维能力,这时候再去看碎片文章,就能把看到的信息点整合到自己的框架体系里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才是相对高效的阅读路径。

同时,要想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阅读,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之外,还要看积累。

拆书其实拆的不是书,是自己,是积累。

读书越多,看书速度越快,提取的信息越高质,延伸的知识面越广。

4、如何

说了这么多,终于到动动手的时候了。

道理我们都懂,还是读了就忘?秋叶大叔支了十招。

  • 通读法:大量积累阅读,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思考框架。
  • 树读法:主题阅读,列大纲,梳理和充实框架,整合,形成系统认识。
  • 图读法:做思维导图或者读书笔记PPT。
  • 框读法:读有一定难度的书,比如经管类,用自己学到的思考框架去理解作者的逻辑,是常用的书评框架。
  • 炼读法:碎片化阅读畅销书,把作者的逻辑从一本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己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
  • 逆读法:大牛作者的“传道书”,带着批判性思维,列出书中错误或不适用的观点,说出理由,一条条反驳。
  • 抄读法:作者段位高自己太多,乖乖抄观点,留个印象将来有机会反刍。摘录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感受或感悟。
  • 仿读法:工具书或操作说明书,看一百遍不如动手学一遍。
  • 诵读法:有些文章要朗读出来才有味道,文艺一下又何妨。
  • 闲读法:没营养的书当段子合集看,放松一下大脑。

这十种读书方法,实际读书时很难分得那么清楚,有时还交叉使用。

所以,

关键在于活学活用。

用了阅读方法,接下来总会有一种方式用来呈现读书行为的结果。
秋叶大叔鼓励大家看书,多读书,多做各种笔记,而且他自己一直坚持看书,写书评,做读书笔记和拆书

关于读书笔记的方式多种多样,大叔自己做笔记或者记录的方式就比较灵活,
比如:

  • 写旁批
  • 页码标注
  • 把感悟心得发条微博
  • 纸笔或电子设备做摘录
  • 手绘逻辑图
  • 拍照或扫描
  • 写点评或书评
  • 心得笔记
  • 读书笔记PPT
  • 模仿作者思维写类似的文章,或尝试用此思维推导其他现象,引入工作实践
  • 讲给别人听

关于拆书,秋叶大叔是受《这样读书就够了》的赵周老师的启发,把RIA(阅读图书片段→拆书家引导促进→学习者拆为己用)的拆书读书法移植到微信公号中。
但拆书法多适用于线下现场互动,线上运用就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把拆书法做了改造,把引导大家拆书变成秋叶大叔自己拆书给大家看,期望大家通过展示得到启发思考,不强调互动,并且通过提高趣味性增强粘性,在不断修正改造后,就逐渐形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秋叶PPT的运营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大叔自己形成了一套拆书写法。

秋叶式改造:知识介绍+拓展思考+互动练习(拆书建议)。

知识介绍:抄书加补充资料,主要确保知识面介绍相对完整清晰,尽量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
拓展思考:考虑应用面、适用面,甚至是不适用面。这个过程像是在全面复习和批判性思考。
互动练习:引申思考,场景练习。

这种秋叶式改造,大家可以在这本书的正文中看到,大部分章节都采用了这种拆书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书籍,采用各种阅读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但是,按照前面提到的阅读层次,这么大篇幅的正文,都只是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阅读同类书籍做练习,对照、思考、改进,学着如何“拆”。甚至可以把这本书当做是“个人版简易工具书”查阅相关理论、思考模型、方法论甚至是人物素材。

除此之外,

这本书的“上中下篇”框架,其实也是按照“一本书、读懂、高效、如何”来论述的。
  • 尽信书不如无书,用自己的经验和作者的心得互动——如何看待“一本书”
  • 图形化表达的思考模型,反思世界观——“读”了,真的“懂”
  • 学以致用方法论,如何提升工作效率——“高效”,拆解高手的好方法
  • 奇特的一生——“如何”做到的

至此,这本书拆完了。

对于“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我得到的答案是(图5):

利用碎片化或区块时间,
保持好的阅读心态和阅读环境,
根据不同成长阶段或需求挑选相应书籍,
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来达成各种目的(包括无目的)的阅读效果,
以多样化的笔记方式记录及分享,
在批判性、拓展性思考及实践应用中,逐渐形成自己整体的知识体系,
同时要注意丰富读书类型和坚持积累。

图5 答案

END。
我是素丫suya。
这是2017年50之第2篇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开来看《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ey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