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毒。
现如今,媒体上,互联网上,尽是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什么起步困难,什么艰苦奋斗,什么九死一生,什么勾心斗角、过关斩将......说的比电影还精彩。
好像创业要想成功,就必须经历感天动地的奋斗和百折不回的坚持,不如此,不够资格创业成功。
扯淡。
信这些鸡汤的创业者,大多都被毒死了。这个逻辑的谬误在于,没有多少创业者会有做马云、阿里巴巴的机会,大多数人拼尽一切,也做不到那种高度。
好多勤奋和坚持的年轻人以为自己是在励志,天天自我感动,结果往往就是把自己累死了。
这样的例子已经发生过很多了,今天还看到一个三十多岁创业者的猝然而逝,真希望悲剧不再上演。
创业只是平常事。
开公司做生意只是人这辈子当中的一件事,也许对你很重要,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一件。
不是谁都适合去创业,也不是谁的创业都可以成功。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成功的创业才是多数,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够做大做强——坚持和奋斗很重要,但不是必要的因素。
不要被所谓社会精英炖的鸡汤给洗脑、鼓动和欺骗了,“玻璃大王”曹德旺说,“中国坏就坏在精英” ,而马云也说了,
「想成功,不要学我,跟隔壁卖饺子的老奶奶学!」
年轻人不要一开始就好高骛远,非大事业不做,那会让你输得很惨,无谓的坚持和奋斗,没有任何意义。
中国“吸管大王”、义乌的楼仲平做了二十多年的塑料吸管,他的公司年产吸管7000多吨,产值近2亿元,拥有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被奉为工匠精神的典范。
但他说,「迷信坚持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这个社会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想得太简单了,许多时候不是傻傻地坚持就可以的,真要是傻傻地坚持,结果就是傻傻地死亡。」
你也许做不到去跟隔壁水饺店的老奶奶学做生意,但你应该可以跟着这位“吸管大王”学习一下怎么开展公司经营。
做生意,赚钱是第一位的。
一根毫不起眼吸管,平均售价在8厘钱,刨去各项成本,其利润之低令人难以置信——0.0008元。
如今就是一毛钱掉到地上,有多少人愿意去弯腰捡的?
但53岁的楼仲平就为了区区8厘钱干了几十年。
不要小瞧了不起眼小生意,在国内做“烟屁股”包装纸的公司早已上市,年赚5000万,老板身家28亿;一个8分钱的手套,年赚1.8亿;1毛钱的纽扣,年利润近3亿;净利润8分钱的十三香调料营收16亿,净利润2.6亿;一包榨菜,竟然是个11亿大生意;一个家里厨房必备的钢丝球品牌,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所以,年轻创业者要多留意身边的小生意,大买卖是好,但机会少,还竞争激烈。要学会问自己:你凭什么能够赢到最后。
「企业的所有要素当中,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唯有人的要求解决了,其它的要素才能更好地呈现。但是,中国企业的短板,恰恰在最大的要素上出问题。」
楼仲平认为,要想赚钱、把生意做起来,会带团队和脑子活最重要。「创新不是技术,不是设计,甚至都不是发明,创新其实是一种思维。唯有你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你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才可能是创新的,因为你会追求与众不同的差异化。」
说到底,你想要做老板,你自己的素质要过关才行。
做生意的门槛很低,一个三轮车、几张拉皮就可以开始干,你看煎饼大妈也可月赚3万、卖烧饼也能攒7套房,但真正做起来还是要靠思维创新和集体主义才行。
创业,管理水平必须要跟上。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被国内商学院、培训讲师推崇备至,认为是管理圣经,但楼仲平对此不屑一顾。他几乎走遍了日本,现在的日本年轻人「换工作比我们还换得还快」。
而日本经济专家也指出,在未来十年,日本百年企业大量消亡的比例在90%以上。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工作、职业、公司和劳务关系需要重新解构的时代。
什么叫荒缪?
爱因斯坦说,「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获得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荒谬。」
许多年轻创业者思维固化的比五六十岁的企业家很厉害,你连与时俱进都做不到,又谈何经营好公司?
看几本管理书籍,上几次培训课,你就以为自己懂管理了?
楼仲平的二期智能化工厂投资1.5个亿,光外墙就花了1000多万,他认为在管理当中,格调和品质很重要,「因为无所不在的精致,人就变得精致了。」
不过是生存一根吸管的工厂而已,为什么要配置这么高的硬件?因为人是产品的载体,「让一个人形成自律,管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成本从来跟产出效率有关,没有产出效率,一分钱投入都是高成本。」
这么简单的一个账,很多创业者都算不明白,或根本就是舍不得。
“让员工形成自律,是管理的最高效率。”
马云说过,知识是用来唤醒智慧的,而他对阿里员工的讲话被人理解为“假大空的忽悠”,是因为他们不懂马云是在唤醒阿里人心中的一种共鸣。
唯有员工的自律,才能有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管理。
对员工不信任、严监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有些老板恨不得给每个员工背后都装上摄像头,简直神经病一样,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残酷的现在,这些高成本、低效率的公司,怎么会有什么竞争力?
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员工的水平本质上都是老板赋予的——跟老板不一致的员工早就被赶走了。
楼仲平强调,现在的年轻员工和过去很不一样了,他们的「成就导向和自我导向十分严重——这是时代的进步,你应该让他们有一种“做主”的感觉,也就是尽可能让员工转变成“老板”」
按照过去的管理套路,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
为此,楼仲平下了个铁令:有血缘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管理层。他认为,唯有血缘关系理清了,其他关系才可以梳理,否则,所谓的情感、个人、社交关系都会趋向复杂。
公司不是家。公司是公司,家庭是家庭,规则和关系,理性和感性,怎么能够混为一谈呢?
不管大小生意,能赚钱才能持续,有团队才有发展,会管理才可以进步,这都是最基本的创业常识。
遗憾的是,很多创业者都搞不明白,他们也不愿意搞明白这些常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创业只是他们的游戏,公司只是一个玩具——他们只愿意按自己的性子来。
缺乏对商业、对规律的敬畏心,贪图玩乐,做事不认真,焉能不败?
遍观那些侃侃而谈的成功人士、商业精英们,有几个是真正成功的?创业就是一步一个台阶,「没有所谓的成功,只有所谓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