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
原文截图I:说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么他就被我们看作不道德或者奇怪的,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认知感受去表达别人的行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读了本段后,据我理解是我们使用了有缺陷的语言,这些语言有可能是这里的其一: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没有准确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所导致的。当我读了此段文章再回想过往某些生活经历,能更好的反思总结自身语言对事件结果的导向。
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
A1:拆为已用
在大多数时候,如果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和动作不符合我的心意(暂时不说是价值观,可能有些事情还上升不到这个层次),我很难做到用不批判、不指责的态度去分析其行为。比如昨天早上坐公交车上班遇到件事,我是这样向同事描述:
“早晨在公交车上,我旁边坐了一位头发乱糟糟很胖的女士,她上车后挤在我身边的座位上,拿出一本书开始小声的读,坐了几站之后,她的语速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大,听得我很烦躁,最终拿出耳机听音乐了。她真是个没有素质的人”
我在向同事表达我的观察的时候所用的某些字眼“她真是个没有素质的人”,今天看到《非暴力沟通》的这几个章节,明确的知道这句话是我评论,而并不是观察。就像文章中说的“孩子们有时候做的事情,我们并不理解,然而,他就是愚蠢的孩子吗?有可能他懂得事情可能和我们的不一样”。
再回到我见到的公交车事件,她在公交车上发出较大声音读书,干扰到了我,那么她就是没有素质的人吗?说一种我的猜想:现在很多培训、书籍都在提倡‘勇敢说勇敢做’,她有可能是在完成一次尝试、一次自我的挑战,在她准备做这次大胆尝试前有可能内心有多次的挣扎,做完之后有可能怀有内疚心情......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从我自己角度我并不会怪罪与她。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还有其他未可知的多种可能性。
所以,此时此刻,单独从我自己角度看他的行为(这些前提条件很重要,哈哈),他确实是“发出较大声音读书,干扰到了我”,但是“她真是个没有素质的人”在我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之前,我不想这样去评价她。
A2: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评论之前三思,;
2、将观察和评论放一块,别人的反馈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3、清楚地表达我的感受,可以让沟通更流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