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按古法今天才算一年的开始。新年当有诸多新事也会不断重复往日之事。单就读书一事,不能再稀里糊涂的脚踩西瓜皮(遇到啥读啥)了。
所以新年读书就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开始。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处地位,历来可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对于哲学,一直以来都觉得这是西方的东东,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伊壁鸠鲁,笛卡尔,马克思。恩格斯等等这些读书考研时最让人讨厌的家伙提出的一堆思想。
其实哲学跟语言一样。就像我们学英语,自己的语言还没弄明白呢?所以我觉得也快到不惑之年了,应该开始触碰一下哲学这个高级科学了。从哪里下手呢?还是从咱自家的开始吧。所以选择了《中国哲学简史》,虽然也是冯友兰用英语写的,赵复三翻译的。真的挺有意思的,这些国学大家,用英文写了很多经典之著。例如林语堂,胡适等。
今天读了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精神领域中国人异于西方人的最大之处应该就是:中国人不太信仰宗教。我们常说的儒释道其实不属于宗教。因为他没有大一统的神。她们更应该是中国人的处事哲学。而西方哲学更多是与宗教有关,要么是呼应宗教的,要么是对抗宗教的。所以科学越发展疆土越扩大宗教的领域就缩小。而中国的哲学是即讲出世又讲入世,即讲理想主义又含现实主义的。归结一句话就是“内圣外王”。
按冯友兰书中的说法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