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

作者: 芥子梅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09:29 被阅读0次

感 秋

霜降已过,北方好多地方已经降雪,冬的影子已经近了。然而南方还在秋声中徜徉。昨晚听见淅沥淅沥的雨声,以为该变天了,气象预报也告之有一股寒流来袭。然午后阳光突然折出云层,洒下一片金光,四周顿时一片清明。

这是雨后的晴日,天空湛蓝, 阳光在房间投下斑驳的光影,温暖,明亮。

办公室一片悄然,对着这满房间的光亮,竟然有点不知所措,有点欢喜悲凉。阴霾被阳光驱散,那是一忽儿的事,心中的苦闷因这阳光做暂时的逃离,然真会一去不返?内心的彷徨,怕是隐隐担心这光的短暂,无忧的珍贵。窗外有鸟儿的啁啾,热闹着,扑棱着双翅追逐着难得的光影嬉戏,鸟儿的欢乐恰是没有这无事滋生的烦劳。

对着这秋日的美好,不知如何表达这份感受,于是想到了《秋声赋》,欧阳公这样地描摹秋的形态,他写到:“盖乎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烟霏云敛”,这是秋日天空高远之貌,有人解释,这是秋云惨淡的描摹,其实,我更相信,这正是秋阳明丽之天空的实景。秋之色,含蓄而浅淡,阳光撕开云层,那云儿很快不知所踪,即使有,也是丝絮般在蓝天游弋。“天高日晶”,阳光透明而无尘埃,“砭人肌骨”的寒气,正是时令的特征,阴凉处也依然有秋意渐深不容嚣张的小心。然而纵使绚烂的秋色,也会转瞬萧条。秋之图卷就这样永恒的在欧阳修的句子里描画出来,后代无出其右。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一派繁荣,一派喜气,欧阳修从中读出的则是悲声。那夜晚,静的夜凸显声音的蹊跷,问童子,童子眼中,“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这有何惊诧?然欧阳修的心中却感到这声音令人悚然,这树间的声音不就是“秋声”吗?因为,这秋声,凄凄切切,呼号奋发。这秋声提醒了万物即将来临的凋零,那“丰草绿薅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的秋实之景,却将在这秋声之中一变而为“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进而感悟: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草木为无情之物,还有这飘零的结局,何况人呢?

那么,今日面对这明丽的秋阳,是不是也有一丝不舍的惆怅?

无独这秋声撩人的烦愁,即使春天,也会有相似的感叹。从《秋声赋》的结构让人想到同样构思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就像一幕情景剧,时间:夜。人物:主人和童子(或侍女)二人。情景:对话。

只不过时令不同而已,一个是仲春,一个是深秋。感触却是一致的,伤春和悲秋不是相通的吗?春雨之后,花红凋零,青春不在。秋声拂过,草木零落,生命无常。这里无关景物,全然是词人诗人赋家的内心感触所致,而这悲情伤感皆源于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际遇。在这两位并没有可比性的大家之间,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一是词,一是赋,可对生命的感触则同样得到淋漓精致的表达。

那么,当我们匆忙忙想抓住这秋的色彩,追逐秋日下的闲时时,也可以静下来倾听秋声的述说,获得另一份感悟吧。

 

感秋

相关文章

  • 🍁感秋🌸

    感秋/安安 秋风秋雨秋渐凉, 秋花秋草秋叶黄, 秋菊秋桂秋雁...

  • 感秋

    秋风浅,秋渐浓。又见黄叶萧萧去。 花不语,流水懂。一地花瓣入尘埃。 一念起, 万水千山处处情。 一念灭, 西风漫卷...

  • 秋感

    天气变化总无常 秋风秋雨送清凉 炎炎烈日终退场 大雁南飞一行行 树木也在换衣装 点点翠绿变枯黄 风扫叶落空中舞 此...

  • 秋感

    没有星月的晚上 风游走在夜歌的声韵中 轻吻着刚被雨水浸润过的脸庞 丝丝凉意 悄然而至 拨弄着飘飞的云裳 追逐着秋的...

  • 感秋

    天凉好个秋,硕果累枝头。 收获黄金季,何来愁和忧?

  • 秋感

    夕阳一片对长空,雁字悠悠霞落红。 倦眼难为破愁雾,孤身何以御西风? 年年霜降苦勤妇,季季花飞乐小童。 夏去秋来几劳...

  • 秋感

    又到了叶满天的季节了,不知为何,秋季总让感到伤感。 犹记得幼时出次踏进幼儿园,在门口抱着外公的腿哭得一塌糊涂,最终...

  • 感秋

    往事何堪忆,难言是与非。 一宵春梦散,十载壮心违。 云淡月应满,秋高蟹正肥。 兹将杯里酒,滴滴化诗飞。 2007....

  • 感秋

    屋漏常遭雨, 事多偏遇秋。 举杯空对月, 凭轩涕泗流。

  • 秋感

    独自站在秋的路口,依偎秋的怀抱,看一片落叶渲染了秋色,看一季落花沧桑了流年。冷秋、冷晨、冷霜、冷落叶;暖情、暖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p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