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前,我和几个经常在一起打篮球的人,因为共同爱好,因为大家的业余时间有交集,且又都以活动活动出出汗为目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一来二去,大家也就顺理成章地用微信组建起一个群。
建群的初衷很好,一是为了通知打球时间方便,二是大家在群里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乐子,舒心怡情,开怀一笑。三是定期聚个餐,大家AA制,方便转账。这个群一开始就五六个人,大家彼此都很聊得来,性格也都很随和。随着打篮球的时间越长,认识打篮球的人越多,秉承着志同道合的原则,逐渐又加入了几个人。人多了,活动内容也渐渐多了起来,好在大家年龄相仿,都具备有一定的社会阅历,虽然来自各行各业,虽然生活条件有好有坏,因为篮球,彼此之间,也没有眉眼高低,功利世俗。
直到有一天,群里一个老哥说:有个朋友自己开个工厂,非常喜欢篮球,打得不错,可不可以把他拉入群里?原来这些进群的所谓元老,都是经过多次磨合,多次接触,多次了解才聚在一起的,大家虽然有点小分歧,但彼此没有在群里发酵。最后还是被拉进了群。没有多久,这个新进群的老哥过来打球了,球技确实不错,球品实在堪忧。一早晨,因为身体接触,两次差点和其他人动了手,打篮球,难免有身体接触,只要有人带球碰了他一下,他就拿起球走到中线,问其故,他说犯规了呀!我们这个群,因为打球犯规的问题,不止一次产生过争执,又没有裁判的参与,于是我说了一个建议:要犯规就给球,这样无论对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没必要的矛盾。大家对于我的这个提议都非常赞同,事实上也确实解决不少客观存在的矛盾。现在,既然他要犯规了,球权就给了他们。可是当别人因为他犯规而去要球权的时候,他不干了,据理力争,声嘶力竭,嘴里有时还不干不净。
年逾四十的男人,虽然没有了血气方刚,但多少也有几个成功人士,一再忍让,总要有个度吧,一旦超越了这个度,总有人不再让着他。矛盾很快就来了,一开始吵吵,吵着吵着就要动手了。之前把此人拉进群的那个老哥就很尴尬了,毕竟是他把人介绍进来的。看到这种情况,他会马上进行劝说,直到息事宁人。尽管大家表达了一定的情绪,都是成年人了,还是保持了应有的克制。

后来大家组织聚会,因为都会把信息发在群里,他看到了,也会积极参加,可是此人一喝就高,一高就醉,一醉就乱了性子,依仗着自己混得不错,攻击这个,攻击那个,往往一场随心随性的聚会,到了最后,不欢而散。因为这个原因,大家刻意减少了聚餐的次数。再到后来,大家聚餐,也不在群里发公告,改为小窗口联系。他如果不来,大家就会聊得很愉快。可是,有时候他会问他的那个朋友在哪,一旦告诉他在哪喝酒,他是无论多远,无论多晚,都会赶过来,过来以后,局面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一次,就是因为他的不当言论,几个人差点对他群殴,啤酒瓶子都拿起来了。
团结安定和谐的群,因为他的存在,变得冷清起来,变得耐人寻味起来。有一个稍微年轻一点的球友说,要不把他给踢出去吧,太影响心情和感情了,多数人附和,可是拉他进群的老哥觉得这样做不妥,毕竟都是四十大几的人了,又过于在乎面子,怕他下不了台。一个年长的大哥,还是一个局的副手,提议说,咱们都退群吧,剩他自己一个人,这个群也就黄了,比把他踢出去好看一些,如果大家愿意,咱们再重新组建一个群。虽然结果是一样的,考虑问题的角度还是有了一些艺术性,这一次,多数人都同意了,包括拉那个人进群的老哥。他也觉得这样做,比把他踢出去委婉一些。

一个晚上的九点后,按照约定,我们集体退群了:为了一份单纯的喜欢,为了一份纯粹的热爱,为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志同道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