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豚天使
昨天计划晚上八点打坐,所以白天就没做了,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晚上一直在外面,到家就洗漱陪娃睡觉了,就没完成打坐打卡,但是没关系,允许自己不打卡,允许接纳自己的一切就好了。
以前呀,一直在研究家庭教育,自己呢也写了不少关于教育的文章,当然也是实践成真知,可是,人会变,孩子也会长大,环境也会变化,教育,一向随机应变,而不是死搬硬套。对,关注身心健康很重要,对于孩子要百分百百地尊重,信任,可是,人无完人,家长不能时时刻刻保持清醒,心理学这么管用,那么那些心理咨询师的家庭就都是幸福美满了,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因此,心理学教育,只是辅助工具,除了实践还要更多的自己的提升。更多的是智慧,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观察。
比如说昨晚对我的大宝实行了释放情绪的体验。
因为白天的矛盾,我没和她说话,直到晚饭中,我给她饭碗里夹了个肉圆,她终于忍不住放下筷子跑上了楼,我紧随其后。
这次我的教育系统发生了改变,我用行为改变语言的力量,不说话,就给她拥抱,就给她哭泣的时间和空间,让她尽情地释放她委屈的情绪。当然,的确,断断续续的,孩子似的哭了十几分钟。
那时的她,应该是不一样的感觉,而我没有问她一句话。
无声胜有声,有时候家长的确不用说太多,我只是用我的肩膀和怀抱代替了以往的“妈妈不会离开,妈妈永远爱你”这样的话,而她也没有了“对不起,妈妈,我错了”这类似的语言。
但是我能用心和她链接到孩子的委屈,对我的依赖。
看着她情绪平稳后,拉她坐下,说出了第一句话:“你跟着妈妈说!”
“妈妈,”我说
“妈妈,”孩子说
“我恨你”我缓缓的说,
孩子双肩抽搐,摇头说“我不恨你,”像在自言自语,像是在澄清,
“你不用害怕,妈妈支持你说出来”我在一旁鼓励。
她依然抵抗,看起来很痛苦,
“没事的,不害怕,妈妈在你身边,你跟着念就好了。”我拍拍她的肩膀。
终于她带着哭腔“妈妈我恨你”!
紧接着“妈妈,”我继续引导
“妈妈!”孩子跟着我的节奏说到,
“我讨厌你。”我平缓的说,
“我讨厌你,”此刻,孩子已经被我带入了情绪中。
明显感觉她缓和了,
“妈妈”我继续轻声说道,等孩子说出的时候被奶奶上楼的脚步声打断了,孩子很紧张“有人来啦!”
“没事,不害怕,这是在家里。”我安抚她,此刻,我要让她意识到“恐惧”的不必要。
“妈妈以前也会因为别人的突然到来,怕别人看到自己做的一幕而害怕,但是现在不会了,自己做自己的就是了,”边说边把门关上和门外的奶奶说“有事呢!”
奶奶也很聪明,看到擦眼泪的大宝,她很识趣地离开下楼了。
我就让孩子安静地坐着,过了几分钟后,我问她“有何感觉?”
她说“不知道!”
于是我不再刨根问底,我只是肯定的告诉她“不知道是对的!”
“有很多都不了解自己,就如四五十岁的人都不了解自己更何况你还小。”我摸摸她的头,叫她下楼。
和她说了几句关于管教妹妹的事情,至于其他就不说,让她和妹妹有了新的链接。
改变了以前的沟通方式,只是用行动来和她互动,鼓励支持她说出了她内心不敢说出的话,让她释放出压抑在心底的情绪。
“妈妈今晚你陪我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