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葡萄园,过去曾经种过50年土豆的已经完全没有肥力的荒地,被改造成葡萄园之后竟然撬起了一所学校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的神奇“杠杆”——葡萄园成了学校的骄傲,孩子们在这里劳动被视为最大的乐趣和最高的荣誉,连周围的村民都想到这里学习……
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学校发生的神奇的、不可思议的变化。
在《给教师的建议》第97节里,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他就用带着孩子们把一块曾经的荒地,改造成肥沃的土地,让它变成一片花果茂密的果园,从拣粪、配肥、选种、挖坑、插条、移栽……诸多个环节,从最幼小年龄的孩子起,吸引他们参加劳动,让劳动进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他们感兴趣的事,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幻想,当幻想被点燃,再拿成熟的果实(又大又圆又甜的葡萄)分给孩子们,让他们提前预支、品尝劳动成果及快乐。
苏先生真的是一位极有爱心和教育智慧的真教育人。
在把荒地变成葡萄园的漫长旅途中,劳动成了很好的平台,借此,儿童可以发现世界、认识世界,进而体验到激动人心的快乐。
比如栽培葡萄的过程中,如何将两种不同的葡萄嫁接到一起,新的品种能否度过严寒季节,怎样帮助这些植物的根部向更深的土壤底下钻进去……
像课堂上给孩子们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一样,这些孩子们在大自然这部神奇的百科全书里,遇到一个问题就想方设法、群策群力解决,在继续往纵深方向探究,提出新的设想和建议,孩子们在劳动的实践中,体验到自豪感,眼睛里闪耀着快乐的火花。
就这样,原本可能是不愉快的、免不了疲惫的但却又不可缺少的劳动,就成了通向美好创造性结果的桥梁和道路,为孩子们未来光荣而豪迈的事业提前做好铺垫。
着实功德无量。
除了种葡萄之外,这个章节中还有一个让人感动的实际案例:孩子们亲自参与种植的春小麦竟然被比其他土地上的春小麦提前一周抽穗,产量更是让人喜得合不拢嘴,连周围的农民都忍不住过来取经。
想想咱们身边的学生,哪怕是周末,又有几人能够走到楼下小区的空地里拔拔草、赏赏花,到城乡结合部或者老家的田地里,亲自看看、参与如何春种、秋收、冬藏?
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圈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哪有机会去体验?连泥土味怕都嗅不到吧。
可是这所学校。就是发生了这样奇怪的惊人的现象,孩子们跟粪堆打交道成了最感兴趣的迷人的事情,劳动变成了真正的创造活动,且进入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对土地、植物和土地上的创造性活动中孩子们怀有热烈的眷恋之情,而生命早期播种的探索的种子,必将在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发育出丰硕的果实。
这不就是真正的幸福吗?
拥有创造性的、亲自参与的劳动最迷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e56d3eb8e5628e3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