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苏玉晴香
许久没有更文,更多的是在观察简书上或者是网络上的"爆文体"文章。对于"爆文",读者往往会有两种印象:第一种是对"爆文"标题的鄙夷、对其结构简易的不屑;另一种则是对文章中的事例及道理很有感触,深以为然,将其奉为榜样之作。
在简书上不乏有许多看上去极为相似的"爆文"标题,然而它们的归宿却是天差地别,有的一跃成为热门文章,有的却读者寥寥,门可罗雀。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爆文"之所以能够成为"爆文",首先它是值得被爆出来的。行情火爆,说明这篇文章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一个抢眼的标题会使人眼前一亮,那么接下来的正文该怎么处理呢?
或许你会说"煽情!使劲煽情!励志!使劲励志!什么煽动性大说什么"。
说出这话来,你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鸡汤文也好,实事热点也罢,想要抓住读者的心理走向,一定要做好关于这个话题的市场调研。
你要清楚关于这个话题,已有的媒体或自媒体文章有多少,都选了哪些角度,你所看中的角度还能不能产生谈论效益。如果发现你所选的角度已经被大多数的媒体使用过,那么趁早放弃这个角度,另辟蹊径。文章贵在出新。
选定好了话题角度,接下来的步骤尤为重要,那就是对事例的阐述。令自己所举出的事例使人信服,这是一篇议论体文章必不可少的。在阐述事例的之前尽量先考察心里预设读者群的心理状态,看到他们各自的心理诉求,他们的接受层次。作者尽量不要仅仅使用"我身边的某某某"作为文章事例,因为作者毕竟身处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眼界有所局限,"某某某"或许并不能代表一类人的存在,人物形象具有特殊性。其实,可以尝试"走访式"举例,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文章应该也是一样,阅历和眼界会使文章的格局更高。从一路走来的见闻来写;从身边的邻居、远方的友人来写;从故乡、他国的陌生人来写。见得多了,还怕谁会不信吗?文章要可信。
最后,终于要说明一个道理了。这个道理一定要黑体加粗吗?这也不一定。真正能够使人信服的事例,不需要作者添加任何主观色彩的渲染。从事例中人物的对话、动作、心理,这些细节性的东西就能够给读者一种触及内心的感受。让读者有自己对事情的判断,从而产生探讨的兴趣。再说"总结加粗"的使用,在这里加粗的文字能够直接吸引到读者的目光,文章的主旨一目了然,省去了很多猜测的时间。此时的读者,更多的是在接受文章主旨时第一时间产生共鸣或排斥。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观念的群体,达到话题的讨论效果。文章要有重点。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爆文"写作的全部想法。
于2018.07.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