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绘画心理分析
第六章:绘画心理技术在儿童成长中的教育应用

第六章:绘画心理技术在儿童成长中的教育应用

作者: 有福不享是傻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10:47 被阅读0次

情绪情感问题

愤怒情绪:人物的表情,直立的头发,牙齿,冒着黑烟的烟囱,刀剑,鲜艳的颜色,以及其他尖锐形状的物体来表示,还可以通过画面所传递的意境来表达。

烦躁的情绪:画面不整洁,凌乱或者无序,比如房树人的图黑或者有阴影,颤抖型,凌乱的树冠或者树冠上有伤疤。人物浓密凌乱的头发或者头发的朝向杂乱等方面。

抑郁情绪:在树木方面,可以通过低矮树,枯树,稀少叶子的树或者叶子掉落的树,果实掉落的书,柳树,等来表现。在人物方面可以通过忧伤的表情,涂黑的嘴巴,手背在身后等的表现,在天象方面可以通过乌云日落,月亮和星星,雨雪,河流等来表现。

悲伤情绪:通过人物的表情来表现,比如流泪,嘴角向下眉毛扭曲,可能通过其他一些能表达悲伤情绪的情景或物体来表现。比如长长的鱼丝,有可能通过图文描述来表现好像打乌云把所有的色彩都卷走了等等。

恐惧情绪:通过独有的恐惧物体,如骷髅鲜血时人等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一些恐惧的代表形象,比如巫婆鬼怪等来表现。

孤独情绪:常以冷色调高的明度出现,比如星空陪伴的小动物,小草等物体来表现化妆人物常常形单影只或者画面有离散感。

焦虑情绪:通过画笔的反复涂抹来呈现,比如加强的房屋地基线有阴影的房屋左右墙,涂黑的房顶涂黑的双腿涂黑的领带,等等线条过分,粗大,反映出紧张焦虑。

第二节绘画心理技术在行为管理上的应用。九至12岁的孩子主要存在的厌学行为,欺凌行为,青春期早期行为,适应不良行为这四大类典型行为。我们可以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探寻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故事。一,厌学行为。厌学心理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知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原因的共性分析: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家庭结构的影响,如留守儿童。厌学行为在画面中的呈现要素:抽象逻辑思维成熟晚,树冠相对树干比较小,或屋顶比较小,房屋墙体高大于宽或头部比较小。这些要素同时满足的话,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绘画发展特点。这些因素说明抽象逻辑思维成熟晚。画面中呈现有鸟,蝴蝶,动物等内容丰富,体现画者内心有过多要求裹时多。不同样的水果体现画着目标,想法多,孩子无法实现过多的要求或目标的时候,就会出现无力感,出现厌学行为。画面非常精美,涂色均匀,未出矿关注每一个细节,绘画时间过长,体现追求完美的个性。这样的个性特征专注一件事情,用时长就顾及不了其他事情,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出现无力感,开始厌学行为。画面出现多处涂抹痕迹,体现画者对各方面的否认,内在价值感低,学习无动力。二,欺凌行为。欺凌行为的共性分析: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的,包括肢体言语或非言语性的伤害。有时是欺凌者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有时是给受害者起侮辱性绰号,嘲笑受害者。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等。欺凌行为在画面中的呈现要素:画树屋,人在房屋内,左边切断的房屋等体现孩子出现了退缩,逃避的行为。树干在树冠那封闭,没有门窗,张大嘴巴,露出惊恐的表情等体现被欺凌后受到的伤害。人物倾斜呈现心态的不平衡,双手平举呈现对环境的不适应。不对称手臂,心理发展可能出现不平衡的表现,这些要素体现了欺凌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三,青春期早期行为。在画面中呈现的要素:关注性方面,比如画面中出现鼻子涂黑,烟囱涂黑,倾斜的烟囱,圆筒状烟囱等。画面中矛盾的地方,比如比较大的门,较小的窗户,遮挡的窗户。树很大,被画面上切断。树枝上的人,体现当下心理发展的矛盾性。青春期恋情,画两个人在一起的场景或成双成对出现的事物。四,适应不良行为。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积极作用环境并改变环境,由此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妨碍个体从事有效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活动。从心理上看,适应不良表现在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从行为表现上看,表现为攻击性强,自我封闭。适应不良行为在画面中呈现的要素一对自我评价低。画面中人物比较小火柴人,人物五官不清。或不画人物。二,自我封闭画面中出现围栏,地面线和刘露桥等,将画面隔离封闭。三,情绪上的困扰反复涂抹,涂黑,出现月亮,河流等体现情绪的特征。是个性上追求完美,坚持己见,造成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行为仔细描绘画面,用直尺画。鼻子大或者比较尖的鼻子等特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六章:绘画心理技术在儿童成长中的教育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dp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