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好奇地问我——你怎么总是写啊写啊,上班已经很忙了,居然还在坚持写作。
我不禁莞尔一笑。
写作,是本人的爱好和兴趣,已经持续了约35年之久。
从我上小学开始,我便由衷地热爱写作,虽然当时我的文章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美,然而在我年幼的心灵里,文学创作是我的一剂精神良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句话同样可以运用在我对写作这件事上。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她率先发现了我在写作上的天赋,并常常不遗余力地夸赞我,并鼓励我参加各类竞赛。
当我在高中时代屡获殊荣之后,我便知道,从此写作会成为我一生的慰藉,无其他事物可以相较、比拟。
之后我陆续写过一些散文、小说、诗歌,并在朋友的鼓励下公开发表过。当无数不知名的读者给我留言的时候,当他们纷纷表达对我的原创作品欣赏和认同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恩。
在写作这件事上,我深深感受到,若有兴趣,便能成事。
我也和许多当代作家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都是从记事开始,便能熟读唐诗宋词,对文学有着先天的敏锐感和好感。
当我踏进学校开始进行系统学习后,语文永远是我最钟爱的科目之一。我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喜好,都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放学后,我都沉浸在自我阅读的喜悦里,以至于荒废了其他科目的学习。
小学时代起,我便能独立创作诗歌,特别是现代诗,那时候还没有记录成册的习惯。我常常是一时兴起,就对着邻居哥哥、阿姨们大声朗诵自己的作品,饱满的情感和多情的眼神,常常传递出我内心慷慨激昂的感受。我对四时轮转的变换常常有所深思,我想多愁善感的人,天生就是诗人吧。
他们常常被我饱满热情的朗诵不由自主地吸引,或有所情绪感染,都会主动向我父母一再表示,我有着惊人的文学天赋,应当好好栽培。
彼时,我的父母从不以为然,认为一个人无法凭借爱好和兴趣去谋生。特别是艺术,特别是文学,门槛太高,他们始终无法相信我会坚持这一爱好几十年,并乐此不疲。
如今,我已过不惑之年,父母早已不再干涉我的兴趣。因为我在自己的兴趣之外,有着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
他们知道,我能够独立谋生后,便不再干预我的兴趣。何况是正当的兴趣,唯一的开销就是我会持续不断地买书,买各类我感兴趣的书籍。
我始终认为——成事,这二个字的定义,要看自己如何解读。
在下不才,深表荣幸。因为有着一群固定的读者,始终可以与之分享喜怒哀乐。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得到所有的情感满足。
或许,我们从未谋面,但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共同的爱好,让我们走到一起。我们可以尽情地在网络的世界里谈天说地,切磋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分享心得体会。勇于打开内心,接受共情,快乐就会随之而来。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便是成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