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回家搭电梯的时候,听见一位父亲在训他8、9岁的儿子:你再敢一个人到楼顶去玩,看老子不把你的腿打断!
儿子小声顶嘴说,我不是一个人,我和**一起去的。父亲扯起嗓门吼道:那也不行!还顶嘴!再顶嘴晚饭不用吃了!儿子皱着眉头不吭声了。
其实,这位父亲的本意是在关心孩子的安全,担心年幼的儿子不懂得自我保护,在高层楼顶玩耍不当出意外。
但是,
他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在正面教育,而是在传递焦虑;
不是教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吓唬孩子不要怎么做;
并且他放出去的狠话并不会真正实施,从而对孩子不但起不到威慑力,还会降低自己的威信。
当孩子知道,你既不会打断他的腿,也不会不给他饭吃,那么,你的恐吓只是证明了你是一个“纸老虎”。
从此,孩子知道你是一个只会说狠话,却不会做狠事的人,那么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去听从你的教育,还会变本加厉地做一些你反对的事情。
这么解读,绝不是怂恿这位父亲真的对孩子进行体罚或让孩子挨饿。
做狠事,绝不是做暴力的、动粗的事,而是能表达你的立场、界限和坚定性的事。
在亲密关系中,如,情侣之间,手足之间,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特别需要注意这一点:
你要表达你的想法,就要温柔平和的说出,而不是恶狠狠的说;你想做自己,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没有必要说狠话。
因为狠话说多了,反倒会伤了自己。
2
我的朋友小佩,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放狠话”的人。她的狠话,通常很容易伤人。
比如,她与前夫没有离婚的时候,最常使用的“杀伤性武器”就是这句话——你要房子没房子,要钱没钱,我怎么跟了你这么个窝囊废!
她的前夫当时确实比较落魄,没钱没房没工作,一家三口住在她娘家的房子里。她和丈夫每次吵架必放此言,每次他强忍着不予回击。
因为她确实击中了他的痛处,他内心痛苦不堪,却也无言以对。
虽然她常常数落丈夫,但她实际上给丈夫的支持是很大的。她承包了带孩子和所有的家务事,省吃俭用过日子,省出来的钱还给丈夫买烟。最大的支持,是找亲戚给丈夫介绍工作。
她丈夫并不是一个窝囊废,在亲戚介绍的公司里没做几年,就受到老板器重升职了。在小佩就要过上好日子的时候,丈夫跟她提出了离婚,态度很坚决。原因是,他公司里一个女同事怀了他的孩子。
观察他们的婚姻,就会发现,小佩是说狠话的人,她的丈夫是做狠事的人。
小佩实际上在婚姻里付出了很多,但是她强势的嘴巴害她吃了大亏;而她丈夫对家庭的付出很少,最后却用实际行动背叛了婚姻。
小佩的婚姻出问题,肯定不只是这一个方面的原因。但是不得不说,一个女人在婚姻里怎么吵架,怎么说话,最能体现她的智慧指数。
家庭不是吵架、说理的地方,更不是夫妻双方比赛输赢、争论对错的地方。当妻子对丈夫某些方面感到不满,比如怪他承担家务太少、陪伴自己和孩子太少,可以直接提出来,甚至拿出改善的意见和方案:
如果丈夫确实是工作太忙,无力顾及,可以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
如果是丈夫太懒、玩性太大,对家庭缺乏爱心和责任心,那更需要假以时日,慢慢训导和调教;
如果实在不能达到和谐与满意,不如离婚,及时止损。
夫妻吵架最忌讳人身攻击,小佩那种狠话对前夫的自尊心具有致命的伤害。长期使用这类狠话,无异于语言暴力,只会让亲密关系变得疏离与冷漠。
3
台湾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在她今年刚出版的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中写道:“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说强势的话,不要说狠话。当需要为自己划定界限的时候,就用行动表示出来。”
她讲了一个女人不愿意每个周末陪丈夫回婆家的故事。这个女人是怎么做的呢?
她和颜悦色地跟丈夫说:“我这个周末要跟闺蜜出去玩儿,所以没有办法回去看爸妈了,你代我问他们好,下周我们再一起回去看他们。”
即使丈夫会暴怒,公婆会不高兴,甚至有可能下次回去会给脸色看,但是她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到了下周跟丈夫回公婆家的时候,他们表露出不开心,她当做没有看到一样,继续安心做自己。
她让他们知道:我也有自己的安排,这是我的权利。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是需要一点狠心的。因为你要忍得住别人的指责和攻击,要忍得住一时之气,然后去做你喜欢做的事。
对方是成年人,我们需要为自己划定界限:告诉他,这是我的权利。
对方是孩子,我们需要为他划定界限:告诉他,这是规则。
划定界限,不是用嘴巴去说狠话,而是用行动去实践。
放到朋友小佩身上,是这样的版本:
小佩在心里承认自己选的这个人:他就是没钱没房没工作啊。她需要心平气和地做自己份内的那份家务,同时,也给丈夫分配他份内的那份家务。共同承担起家庭的担子,付出了时间、精力、心血的家,他是不会轻易就放弃的。
放到邻居父子身上,是这样的版本:
父亲发现孩子去到楼顶玩耍,不妨亲自陪伴孩子在楼顶好好玩一把,顺便教教孩子,这样是安全的,那样是非常危险的,以后如果想要上楼玩,一定要叫上爸爸或者其他大人一起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