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赞美式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所以,演讲嘉宾开始演讲的时候,如果能对现场听众的积极参与、热情学习表示肯定和称赞,或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表示敬佩和惊叹,那就会容易引发听众的自豪感、满足听众的自尊心,从而获得听众的认可,并使自己接下来的演讲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例如,某演讲嘉宾上台后,用直接赞美法开场: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做分享,我非常高兴!我曾经在很多地方做过演讲,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朋友能够像你们这样给我这么积极热情的回应,你们是我遇到的最热情、最激情的一群伙伴。所以让我们先给现场这么多优秀的伙伴、以最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好不好?”
再如,某演讲嘉宾上台后,用间接赞美法开场:
“半个月以前,你们的李总就跟我再三强调:来参加会议的同事,都是公司里面精英中的精英,人才中的人才,我呢,必须好好地准备一下,否则,会被赶下讲台。今天登上讲台后,我发现大家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果然都是超级棒的。不过,我坚信今天的课程应该是精彩的。因为我不但做了充分准备,还遇见了最好的听众。大家能不能来一点掌声鼓励一下?”
注:虽然说,演讲者在开场时说上几句赞美话,能够快速缩短与听众的感情距离。但是,演讲者必须处理好两个细节,赞美的效果才会出来。第一,提前了解听众,找对赞点,让听众觉得你的赞美是针对他们的,而不是笼统的、客套的、简单的赞美。第二,赞美要真诚,方式要独特,让听众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4、幽默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所谓的幽默式开场白,指的是用诙谐的语言、新奇贴切的比喻、趣解等方式来开场,而不是演讲者上台之后,首先来一个笑话或者讲一个幽默的故事。
不可否认,用幽默语言开场,效果还是蛮好的,它既能快速地吸引住听众,引人发笑,又能活跃会场气氛,让人在笑声中思考。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1862年,美国著名黑人律师约翰•罗克勤在一次听众都是白人的演讲会上,作了一场主题为“解放黑人奴隶”的演说。只见他上台之后,先是自我解嘲:“女士们,先生们:我来到这里,与其说是演说,倒不如说是给这一场合增添一点点‘颜色’……”结果话还没说完,台下听众早已笑翻一片。
再如,下面这个例子——
1938年,陈毅带着他的部队到浙江开华县华埠镇休整,当地的抗日组织给他举行了一场欢迎大会。会议上主持人大声说:“我们首先请陈毅将军说话,大家掌声欢迎。”只见陈毅登台后,接着主持人的话说:“我叫陈毅,耳东‘陈’,毅力的‘毅’。刚才主持人称我为‘将军’,实在不敢当,我现在还不是将军。当然,叫我将军也可以。因为我是受全国老百姓的委托,去‘将’日本鬼子的‘军’的,并且这一‘将’,必须把他们‘将’死为止……”
再如,下面这个例子——
在某学校举办的纪念五四青年节即兴演讲比赛中,有很多同学上台之后,所采用的称呼基本上都是“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马上就到王彤上台演讲了,王彤心里想:如果还是用这种称呼方式的话,肯定很难吸引到听众了。怎么办呢?王彤突然想起她学校设置的专业主要是机械、铸造、会计、管理这几个。于是,她上台之后,一开口却是:“未来的工程师、会计师、厂长、经理们,大家好!”没想到这一符合实际情况又富有新意、并且充满希望的称呼,顿时像巨大磁石吸引住了台下所有的听众,说话声没有了,一千多双眼睛都集中到了王彤的身上。
再如,下面这个例子——
2005年9月21日,李敖到北大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你们终于看到我了。我今天准备了一些‘金刚怒目’的话,也有一些‘菩萨低眉’的话,但看到你们这么热情,我应该说菩萨话多一些(掌声,笑声)。其实啊!做演讲最害怕遇见四种人:一种是根本不来听演讲的;一种是听了一半去厕所的;一种是去厕所不回来的;一种是听演讲不鼓掌的(李敖还没说完,热烈掌声再次响起)。当年克林顿、连战等来北大演讲时,是走红地毯进入的,我在进门前也问过他们:‘我是否有红地毯?’校方说:‘没有!因为北大把你的演讲当作学术演讲,就不铺红地毯了。’现在,如果我讲得好,就是学术演讲;若讲得不好,讲一半再铺红地毯也来得及……”听众席上,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注:运用此方法时,一般都是以妙喻、趣解等方式为主。当然,也可以采用自嘲等方式。但是,笔者想在次提醒一下各位朋友,这个自嘲必须有一个度,不能过度贬低自己,因为演讲毕竟不同于娱乐节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