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散文
激流岛的昔与今

激流岛的昔与今

作者: 本行是翻译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1:38 被阅读6次

一位中国诗人

1988年,一位中国诗人携夫人辗转来到了位于大洋洲的一个岛国——新西兰。这位诗人离开中国大陆(一种说法是政治避难),奔赴欧洲,在欧洲滞留半年之后,他又回到香港,之后由于一份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聘书,他一路向东,来到了这座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这里也成为了他人生最后的落脚点。

这位诗人就是当时中国文坛赫赫有名的“朦胧诗派”代表顾城。顾城在奥克兰大学任教不到一年就辞职了。他急于寻找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过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顾城旧居 当地将这样的房子称作bach

当他在离奥克兰市不远的怀赫科岛(Waiheke Island)的一座小山坡上买下一栋简易度假屋后,这位诗人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乐园。这栋小屋已很陈旧,掩映在一片原始的树林之中,而岛上又人口稀少,除了少部分的欧洲移民就只剩毛利人(新西兰土著)。Waiheke在毛利语中指湍急的水流,于是顾城为之起名“激流岛”。

据顾城自己的叙述,这一天他已经等了二十年,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飞跃,终于可以将世俗的苦难抛却脑后,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对他来说,他所向往的生活正在向他招手。但实际上那是一种近似于苦行僧般的生活,物质匮乏到几乎填不饱肚子,于是他和妻子谢烨只能在周末的集市上兜售自己手工包的春卷。

他们搬石筑地,采贝养鸡。顾城对于这种垦荒式的生活异常陶醉,他的理想是摒弃一切社会化生活,彻彻底底地遗世独立。但谢烨并不这么想,她更渴望过一种平常人的生活,当初她跟随顾城漂洋过海时,后者还是令人瞩目的偶像人物,而现在则光环褪尽,成了一个在树林里搬石运木的“野人”,这种落差实在太大了。

据说顾城拒绝融入当地的社会,他也拒绝学习当地的语言,因为他生怕学习新的语言会影响到他的中文语感。如此一来,他出众的语言天分就没有了用武之地,谢烨成了他和外界沟通的唯一纽带。谢烨帮他整理作品,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以便顾城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创作。

然而,谢烨不是顾城,一贫如洗的生活令她绝望,她并不希望自己的后半生就蜗居在这个人迹罕至的海岛上,她也厌倦了日复一日的操劳,还要忍受诗人的种种怪癖和不近人情的要求(比如把他们的儿子木耳送人,寄养在当地的土著家里)。

最终,谢烨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女人李英的身上。顾城在离国之前就已经认识了李英,并对她心生爱慕。谢烨帮李英办好了绿卡,将她接到了岛上共同居住。她希望李英(顾城笔下的英儿)可以取代自己的位置,让她可以甩掉顾城这个包袱,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顾城对于“二女共侍一夫”并不反对,他甚至感到很高兴。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存着一种女儿国的幻想,有人说这种幻想来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顾城将自己视为现实版的“贾宝玉”,在他眼里,女子是无尘的花朵,而男人则是污浊的。而他身边的这对女子不正是红楼梦中的钗黛二女吗?谢烨生得容貌丰美,明眸善睐。顾城早年在追求谢烨时,曾在一封情书中写到: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的像是梦幻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李英则娇俏可人,恍若黛玉。

只可惜顾城并不了解女人。《红楼梦》所勾勒出的女儿国是以大观园为依托的,而新西兰的这座孤岛上却一无所有,除了一幢锈迹斑斑的房子和几十只散养的鸡,据说那幢房子的天花板还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掉下来一大片,墙壁也早已开裂。没有赖以生存的家园何谈爱情呢?

英儿失踪了,跟着一个新西兰老头跑了,并传口信来说,顾城的一切均与她无关。而谢烨的计划也因此落空。没有人可以替代她的位置,顾城在外人的眼里早已是“废柴”,没人会愿意同他厮守终身。英儿的不告而别令顾城伤心欲绝,甚至想以自绝了断。于是,谢烨只盼着他早日自尽。

谢烨也为自己找好了退路,她认识了一位叫大鱼的德籍华侨,预备等顾城自杀后就和大鱼远走高飞。她鼓动顾城在临死前写一本遗作,名字就叫做《英儿》,如此一来,整个故事就变成了顾城移情别恋,又因李英的私奔而自绝,作为受害者及顾城的遗孀,她选择再婚就顺理成章了。

顾城很听话,果然开始提笔创作《英儿》,一部真切的情爱忏悔录。在书的扉页上,顾城引用了自己写的诗篇《鬼进城》的开头:

0点

的鬼

走路非常小心

它害怕摔跟头

变成

了人

他将诗句截断后组成一个十字形。《鬼进城》中的“城”字一语双关,既指纷扰的外界,也隐射顾城自己。顾城的鬼存在于他的心灵深处,或者说顾城就是这诗中之鬼。鬼害怕变成人,因为人将面对生老病死,人还需要融入社会,而顾城对整个现实世界充满了失望,他一心逃避现实,与现实世界划清界限。另外,人会“摔跟头”,会跌倒,但鬼不会。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她的预料。顾城迟迟没有自杀,如果他还活着,谢烨就不一定能带走他们的儿子木耳。另外,谢烨兴许也不想留下抛夫弃子的恶名。于是,惨剧终于发生了。1993年,当谢烨向顾城摊牌自己将离他而去,顾城终于疯狂了。

失去李英已经粉碎了他乌托邦式的幻想,使他被驱逐出人间乐土,失去谢烨则让他被彻底放逐,失去了与人世间的唯一纽带。鬼之城一夜间坍塌了,鬼无论多么小心都无法避免不跌倒,鬼最害怕的事情——变成人——终于要发生了。他用一把短柄小斧袭击了她,造成后者重伤,并在送往医院不久后不治身亡,而他自己则在事发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

这件事传到国内后民众沸腾了。差不多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出现了这样一副画面,谢烨的脑后插着一柄斧头,血淋淋地扑倒在地上。但事实上,新西兰官方的新闻里并没有提到她是被斧头袭击身亡的,警方甚至不确定她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了死亡,既然肇事者已经自杀谢罪,继续调查也没有这个必要了。

蓬勃发展的艺术之乡

二十五年过去了,这段凶案早已被当地人所遗忘,只有顾城的小屋还伫立在那里,成为了中国游客在激流岛的一个必游之地。

如今的激流岛早已不是人迹罕至的荒岛。这座靠近奥克兰市的海岛成为了艺术家们趋之若鹜的艺术天堂,充斥着各类天马行空式的艺术作品。从奥克兰乘坐每小时一班的轮渡,过不了多久,岛上满山坡矗立着的一座座真人大小的光屁股雕像就会映入眼帘。这些雕像是雕塑家克里斯蒂安尼克森的杰作,用木头雕刻而成,并通过丝网印刷赋予石绿色、柠檬黄、铁蓝色、腮红等色彩,看起来十分立体。

这些雕像有可能会永久性地立在山坡上,好像在对游客们说:“欢迎来到激流岛!”,这里面充分体现出这个海岛的精神特质——这里已经成为了艺术家和工匠们的专属之地。

自2002年开始,激流岛上的社区艺术画廊就开设了雕塑节,主要用来展示当地的一些创意元素。岛上的艺术家们将整座海岛化作了露天展示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海岛装扮一新。

更另类的雕塑包括一颗巨大的海洋化石。整颗化石仿佛悬浮在港口之上,外层是电抛光的钢制骨架。而熠熠生辉的船只形同掉落的树叶,停泊在下方的海岸边。这些船只雕塑的创作者有些来自奥克兰,日落时分随着华灯初上,奥克兰的靓影隔着豪拉基湾隐约可见。

在这些雕塑家中,丹尼斯奥克纳是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他已经在激流岛上生活了将近40年,可以说,激流岛之所以成为艺术之乡,丹尼斯功不可没。他告诉记者:“当年,我带着一批厌倦世俗生活的人来到了这里,因为众所周知,激流岛是一处世外桃源,在这里你可以过上一种非主流的生活。奥克兰人都开玩笑说,激流岛的上空似乎总有一片大麻的烟雾笼罩着。”(注:国外的许多艺术家吸食大麻,但这里只是开玩笑,大麻成了艺术家的代名词而已。)

人口逐渐增加到了8000人左右(注:奥克兰总人口在150万左右),另外还有3000多人每到夏季就会来到岛上,住在他们自有的沙滩屋或者度假屋里,而这些度假屋中最古老的要数bach,即一种由木墙围成的房舍。

在丹尼斯的带领下,这些逃遁世俗生活的艺术家们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多产。目前,当地的艺术已经发展成为岛民赖以生存的盈利性行业。在当地的奥纳罗阿村的大道两旁林立着商店和画廊,里面全都是艺术品。另一位艺术家评论道:“激流岛过去一直是个避难所,但如今它已经成为了艺术圣地。”

如今的激流岛既有国际闻名的艺术家光顾,又有一批优秀的土著艺术家们在岛上辛勤耕耘,他们的石雕、木雕、绿石雕刻(新西兰特产)以及传统的亚麻编织远近闻名。

激流岛艺术画廊一览

社区艺术画廊(Community Art Gallery)

这里定期展出激流岛及新西兰知名艺术家的佳作。每三周就会推出一个全新的系列,囊括折衷主义、标志性和刺激感官的艺术形式,包括油画、陶瓷、珠宝、摄影及设计作品的全国性展览。

科奈尔湾雕塑公园(Connells Bay Sculpture Park)

在这里艺术和自然融为一体,因地制宜地打造出一座座别具一格的雕塑。你可以跟随导游走走停停,一路欣赏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但必须提前预约,儿童则必须有成人监管。

[空间]现代艺术馆([space] Contemporary Art Gallery)

该馆中收藏了本地七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油画、雕塑、陶艺和其它形式的艺术佳品。一共有三个展出区域,其中包括用以展示大型户外雕塑的庭院。

红棚艺术馆(The Red Shed Art Gallery)

位于激流岛上的红棚是专门用来鼓励和支持后起之秀的。这座艺术馆面积不大,作品兼收并蓄,包含各种媒介形式,涵盖创作生涯中各个阶段的作品。该展馆由志愿者经营已逾十年,为非营利机构,所售卖的艺术品、手工艺品等价格实惠。

尼库画廊(the Nikau Gallery)

该画廊建于2004年,是艺术家苏卡蒙特的私人画廊。苏姗出身艺术之家,是一名玩偶制作及混合媒介艺术家。画廊周围遍布着亚热带花园,绿树成荫,风景宜人。

相关文章

  • 激流岛的昔与今

    一位中国诗人 1988年,一位中国诗人携夫人辗转来到了位于大洋洲的一个岛国——新西兰。这位诗人离开中国大陆(一种说...

  • 昔与今

    古人登高望远 而今升高俯瞰 幢幢扎根的蚁群树立在蓝天白云之间 或高或矮 或明或暗 错落有致 他们踏在祖先的肩膀上展...

  • 今与昔

    #本文参加‘青春’大赛,本人保证本文为本人原创,如有问题则与主办方无关,自愿放弃评优评奖资格。 风在撕扯 仿佛在用...

  • 今与昔

    忆往事, 多少悲欢化为歌, 有苦有安乐。 看今朝, 无数思绪凝成诗, 且行且诉说。 (高英写于2017年11月15日)

  • 昔与今

    生于五十年代未,长于六十年代初。受过饥挨过饿,用过蜡刻板教材。吃过二分钱冰棍,买过1角钱小人书,吃过夹树叶的馍馍,...

  • 今与昔

    我心沉重,时光黯淡, 真不快活: 忧愁、苦恼和消遣 都把我拖入漩涡。 我不再能看见天, 那五月的蔚蓝: 狂暴的痛苦...

  • 昔与今

    一篇纪伯伦的文章。 一位富翁漫步在自己公馆的花园里,愁闷一直紧跟着他的脚步,忧虑在他的头上打转,就像 苍鹰在死神击...

  • 大连的今与昔

    大连自1899年9月开埠,是先有旅顺港~旅大市~大连市。大连的来历有多种版本,主要有三种:一即俄语“达里尼”...

  • 昔今

    这段时间领悟到一个残酷的现实:汉字?文学?或直接说 语文 吧,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及格甚至顺利毕业的…~当然...

  • 昔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激流岛的昔与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s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