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熙熙刚满四岁,这两年正在以她的方式认识死亡。
她的语言发展从最初到现在都是我在观察和参与的。和她说话时,我不会随意引入一个概念。如果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实体,那么这个实体的名字就是相应的概念。她一两岁时,起初使用的概念,必然是她能用五感之中的一种或几种接触到的,可看可听可触摸可闻可尝。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那么多事物,一个一个接触,也是很大的量。如果我们谈论的是一个虚拟的、不可触摸的概念,那我一定会先想办法用她之前已知的概念去描述它,由此获得新的概念。我希望对她而言,进入她脑子里的每个语言单位都是活的,而不是孤立的、架空的一个“声音”。到目前为止,她的确可以灵活使用她所吸收到的概念,她很清楚每个词是怎么来的,进入新的场合会灵活使用它们,能自如建立有意义的逻辑关系。很多人觉得,跟她聊天,就像跟一个成年人聊天一样,有板有眼,落地、有生活,而这些都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我和她最早谈论死亡,是从整理花园开始。我们搬家后花了很多时间在院子里翻土、挖树根、拔杂草、种花种草。经常一铲子下去,就看到土壤里断成两节的蚯蚓。她指着不会动的蚯蚓问我,我思考了一下,试探地说:它已经死了,再也动不了了。
女儿对死有进一步的了解,是因为去年夏天家里突然出现很多蚂蚁,开始在墙壁后面的缝隙里筑窝。有一天下午我们突然发现一个角落的墙面上爬满了黑黑的蚂蚁,一下把她吓哭了。之后我们经历了几周的除蚁工作,一边在室内喷药,一边在花园的蚁窝附近撒药。她开始留意那些死了的蚂蚁,知道我们做的事是“杀死”蚂蚁,她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事。
生活中还有一些事情与死亡有关,那就是餐桌上的食物。女儿会把大块红肉叫作muscle(肌肉),是她看了人体结构图之后自己联想到的。遇到带骨的肉,比如鸡腿、猪排、腔骨、牛尾……有时她会好奇于这些骨头的形态。我就告诉她它们的位置和来历。她还会很关心地说,那是因为它们已经死了,所以我们才会吃它们的肉。
她日常用橡皮泥做食物,会做出“一条死鱼”“一只死海豹”摆在盘子里,意思是说,现在它们是我们的食物了,可以用于烹调、切割和食用了。
与饮食和日常保健相关的知识里,她从各种绘本中发现了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细菌。血液分为红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细胞的作用是吃掉入侵的细菌。刷牙的目的是刷掉牙菌斑。洗手的目的是洗掉细菌和病毒。打疫苗的作用是让身体认识细菌和病毒。因此“细菌”这个词就进入日常用语。我会说,牛奶洒出来,会被细菌吃掉。落叶、动物尸体会被细菌和真菌吃掉(此处引入了真菌这个概念)。细菌就变成了与死亡紧密连接的一个逻辑关系。
当她开始对自己的岁数感兴趣时,她也想去了解家里亲人们的岁数。她三岁,现在四岁了,好朋友小N五岁了,爸爸妈妈三十多岁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十多岁了,隔壁邻居爷爷奶奶八十多九十岁了。
她读的故事越来越多之后,故事里就会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也会讲些过去的人和事,比如过去的人都没有打过疫苗,过去都没有电,过去的人都没有这么鲜艳漂亮的衣服穿……这些过去的人已经死了。由此,我慢慢说,人活到一百岁就会死的。
女儿并不是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套用这个想法。她会认为,我们也像她一样越长越高,越来越强壮,那么,等爸爸妈妈长到一百岁的时候,我们就会长到比天花板还要高,我现在抱不动她,等我一百岁就能抱得动了。我没有纠正她。她说了几次之后,就发现好像爷爷奶奶只是长“老”了,也没有长高或变得强壮。
有时候,我说,每个人都会长到一百岁的。她就会联想到,一百岁就死了,可是妈妈,我不想死。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死掉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就说,是呀,你现在才三岁半,你现在不想死,等你到了一百岁的时候就知道了。
有时候,她说,妈妈,我不想让你死。我说,是啊,我还没有到一百岁呢,等我到了一百岁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
有一次谈论死亡时,她把我们放在了她的想象中。她在讲述一个很有趣的画面,她说这是“开玩笑”呢。
在这个玩笑里,她说她自己变成了一百岁,而我和她爸爸也都是一百岁了。我们正在从超市往家走,走到家门口,突然一阵风吹过来,我们都死了,身上的肉很快就被细菌吃掉了,我们变成了两具手拉着手的骷髅,站在门口。然后爸爸也变成骷髅,躺在门口,母女两人手拉手躺在爸爸身上。她觉得这样太有趣了。
最近一次谈论死亡时她刚满四岁。她说她长大了,已经离开家自己去住了,但是她会经常回来看我们,就像客人一样和我们在一起住几天(这些都是她看到动画片里的很多小动物角色都是自己住,自己想出来的)。她说,如果我和爸爸活到一百岁了,我们就死了,我们的身体就会被细菌吃掉。这时我顺着她原来的逻辑问她,是啊,我们死了,那你会吃掉我们的肉吗?她回答说,不会,你们是我的family,我不会吃掉你们的。我只是让你们留在这个房子里被细菌吃掉。然后,我就告诉她说,被细菌吃掉要花太长时间了,人们的身体通常会被火烧掉,剩下一些灰和渣,可以埋起来或者撒在一些地方,比如海洋或高山上。女儿说,好啊,那就撒在花盆里,可以给花吃掉。
我惊叹于女儿对死亡的淡泊。我从不纠正和过分解读她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我只是希望随着生活逐渐在她眼前展开,她能用自己的感受去感悟,获得属于她的认知。等她到了理性认知、大量阅读、整合式认知的年龄,自然会懂得死亡在一个人、某些人、多数人眼里意味着什么。
对于四岁的女儿来说,死亡是一个生物代谢消亡的过程,死了就什么都没了。这和她对于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情感很不一样。她仍然记得两岁时候用过的蓝色水杯,记得她打破的一个蓝色碗,家里的上一辆车……她都会经常想起来,说“我想它了”,默默流泪一会儿,反复提醒我给这些东西照相。还会经常想念已经离开幼儿园的朋友,想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每每想念到流泪。她明确表示不愿意让我和她在国内多住几天、让爸爸先去工作,因为这样爸爸会变成“小人”(只能出现在手机里),也多次说过不想让我再去出差工作了。她很珍惜身边的人和物,而对于身边动植物的死亡和我们“一百年”后的死亡,就只是当作一个自然过程,可以完全消失的、豪无牵挂的结果。
在女儿出生之前我就知道有很多关于死亡的儿童绘本,我也早就知道、并准备着用各种灵性的方式向她描述死亡和生命的永恒。只不过到现在为止,她还没有表现出这样的需求。但我很期待看到她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死亡,看一个孩子如何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找到通往灵性的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