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喜欢看书,最初是喜欢各种各样的故事,于别人的故事里看见不同的人生,后来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
有时候回头看看不一定都是坏事,至少你可以看到当时青涩的自己,然后惊喜的发现,现在的自己是以怎样一种惊喜的状态来告慰当年,当年的自己又是怎样的很傻很天真,然后那些困惑你许久的事渐渐地你都忘了为何困惑。
陈坤:自卑常常以骄傲的面目出现,人的自傲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时候过于自傲反倒说明你是自卑的。
——《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在上高中之前都是特别优秀的孩子,一直是那种别人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特别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当然这是高中之前,考上一中时,姥爷给我发了一个短信,他说祝贺你人生第一个转折成功转身,戒骄戒躁,期待下一个转折,你的精彩表现。然后我也真的像姥爷口中的转折,只不过这个转折并非他期待的那样,我是一下子从云端折到泥里,当时考进的是一中的重点班,也就是大家眼中所认为的进了这个班就宣告你就是名牌大学的学生的那种班级,只不过我是以倒数的成绩进去的,其实心里特自卑,可长久以来养成的骄傲不允许我说出我的自卑,就假装对一切都不在乎,其实我心里是特别在乎的,就是那种别扭的心理,那三年,我每崩溃一次,就哭的昏天黑地,觉得看不见希望,第一次崩溃在开学后的第一周,当时没分科,什么都听不懂,觉得我这辈子就完了,然后哭的那叫一个惨,结果哭完妈妈不咸不淡的跟我说,我觉得你智商没问题,你是自己给自己定位定错了,然后周一我还是准时出现在教室,不敢回想我的高一,跟傻子一样,就是走到一个死角,怎么都走不出来,然后分科,情况好了许多,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成绩依旧平平,可已经好太多,偶尔还能考到三十名以内,第二次崩溃是马上升高三,有一次数学考试,考了36分,我那时是真的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哭过之后还是不愿放弃,那时我所有的成绩都是平平,不突出,我那次哭过之后开始发狠,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有优势,要有让自己自信起来的东西,数学是软肋,我就从别的开始,然后在大家疯狂做数学题的时候,我写了一本又一本随笔,我其他资料都是空白,唯有语文认认真真写了改,改了写,后来的后来,证明我的努力是对的,语文成了我最大的闪光点,我的作文是每次考后贴到展版的那个,第三次是第一次高考后,像我这种明显偏科的人,落榜是意料之中,却仍难以接受,那天夜里查完分数之后,我哭了一夜,哭到最后妈妈都看累了,都睡着了,起初我是报着打死不复习的态度,那三年,太压抑,我性格里有太多锋芒,可那三年,特自卑,我收敛了我的刺全都扎进自己的心里,在那一个以成绩论英雄的时光里,我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可是又特别不甘心,在一次次失败里磨平了好多棱角,也激起了斗志,我觉得我得相信自己,不能被自己打败,我得相信我的潜能还没完全展现,于是在报志愿那天,果断放弃了,断了自己所有的后路,走进了复习班,复习那一年,比之前三年都过得开心,因为在那里是真真正正打碎自己重塑的过程,状态越来越好,成绩也开始稳定,只是短短一年它弥补不了三年的缺口,之前只纠结自己,学习拉下太多,第二年高考数学依然不及格,勉强过了二本线,虽然失望却也坦然,最后来到了现在的学校。
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这本书里,看到了许多困惑已久问题的答案,当年【行走的力量】出来时,我特不明白它怎么就是公益了呢,五年之后,我重新审视这个项目,在读他们的故事时带给我的那种力量,我突然就理解它凭什么称作公益,有一种公益做的是看得见的,有一种公益做的是看不见的,可它的力量却同样不可小视。
陈坤在谈跟他一起去西藏的十个小孩时曾说:每一个年代的人都有他们的幸与不幸,都有他们的特殊机遇,我愿意走出我自己的世界,去了解他们,了解比自己年轻的人,也许能更好的了解现在和未来。说这话时陈坤三十二岁,看见在这句话时我即将二十岁,而此时我最喜欢接触的是比我年长的人,这个年长,不仅仅指的是年龄,更多的是心灵的成熟,你跟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流,言谈之中一定会有一些东西对你产生影响,学会看见身边的人的闪光点,然后学会欣赏,学会改变,人都有一种共性,向自己喜欢的事靠拢,就好像我特别喜欢某种特质,就会不自觉的把这种特质变为自己的,我交的朋友身上也一定会有我喜欢的某种特质,我看见陈坤对那十个小孩的描述中看见他们或许性格迥异,或许各有不同,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这个特质叫坚韧,无论表面多么温和,他们的个性里有锋芒,我个人而言是特别喜欢个性有锋芒的人,一直不太喜欢柔柔弱弱的人,所有的事都太好商量,所有事都太被动,喜欢有锋芒的人,有碰撞才有惊喜,这类人隐藏的光芒就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
陈坤有一句话是形容他儿子,他说:我不需要他特别亲近我,但是,他要强大,要勇敢,要独立。他说这句话时,我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我妈,我妈是特传统的中国女人,相夫教子,任劳任怨,很强大也特别脆弱,她对我的教育特别严厉,小时候她对我的言行举止都做特别严格的规定,后来,我弟弟小时候我就没见过她那样,我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是女孩,你要有好的教养,你要有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生活的能力,其实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妈扮演了特别好的正面形象,我现在性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都来自我妈的教导,我爸是一直对我特别溺爱的那种,在他眼中我永远是需要被他保护的孩子,而我妈不同,我一直觉得有一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我妈从不跟我说特别深的道理,她也不会主动跟我说谈谈心或者怎样,我们俩甚至很少有特别亲密的举动,不过我每次遇见什么困惑,难过,一把鼻涕一把泪跟她哭诉,她都会静静听完,然后跟我讲讲她的生活,讲完了,我也没事了,她对我的教育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自身,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认真,她对父母的孝顺,她对兄弟姐妹的爱护,她对生活的不放弃,她从不说那些艰难,这些却是于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看着她的生活,她引导着我的人生,就好像孝顺,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是家庭氛围的影响,父母做的好与不好,孩子是看得见的,我妈每一个父亲节母亲节我姥姥姥爷的生日,她都会精心准备礼物,平时她再忙,也会去看看姥姥姥爷,这些都是很小的东西,却是我成长中最好的一课。我妈有次加班加了一夜,睡了三个小时有人找她,她站起来就走,那天晚上她回来,我问她你都不知道累吗,她告诉我说,每天上班她都觉得浑身特别有劲,打心里开心,我跟我爸是特别反对她去上班的,她曾经生过一场大病,医生说最少休养两年,可她不到一年就开始上班,她从未在我面前喊过累,所以后来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我自己选择的,我绝不会抱怨,我从未听我妈对我抱怨,我看见的都是她特别用力的活着。有人曾问我,你经历过什么,你就谈人生你就对未来抱有希望,你见过现实吗?现在我想告诉她,我是没经历过现实的洗礼,可我永远对未来抱有希望并一直乐观的活着,因为我看见过有人一直这样生活着,上大学之前,我妈对我的未来特担心,她觉得我的未来特 渺茫,她知道我是那种心比天高的人,我确实是那种骄傲到我就是倒数第一依然看不起倒数第二的人,她害怕我受不了,可我在大学的表现真的超乎了妈妈的意料,可能高中表现的太糟,妈妈没想到我大学以一种这样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刚上大学我就加了辩论队,要自己站上舞台,逼着自己接受失败,接受改变,去挑战许多从未做过的事,终于用了一年的时间 证明,我一个人 可以撑起我要的未来,我用一年让妈妈完全放心,对我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只是刚开始,我会越来越好。
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一个伟大真理,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你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因为这个愿望来自宇宙之魂,那就是你在世间的使命,万物皆一物,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我没看过这本书,这是【行走的力量】里袁梦瑶分享的一段话,我特别喜欢,很多时候,真的是你只要想,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你发自肺腑想去做一件事,你就会千方百计的找方法寻求路径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自从上大学之后,对这件事感触特别深,大学之前,我们大多数是被动接受一些事情,没有选择的机会,而大学,生活开始丰富,选择权交给了自己手中,巨大的转折使我们这些习惯顺从习惯命令的孩子们茫然无措,这个时候就是拉开差距的时候,大学一年,你就会看到巨大的改变,有的人就抱着茫然无措的态度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而有的人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努力的改变着,青春最害怕什么,最害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度过,最怕过去之后一片空白,最怕逝去的岁月里除了脸上的皱纹,别的什么都没有。
说说我曾见过的故事,我高中室友S,一个性格特张扬的姑娘,她是艺术生,那一年高考前三个月,艺考成绩出来,她没过统招,对于一个艺术生来说,这跟判了死刑没什么区别,而此时她用一贯自信的态度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于是一个学了三年艺术的姑娘在最后三个月开始全力筹备高考,那三个月她真的是拼了,这是个故事不是传奇,后来的后来,她去了一个遥远临海城市读三本,故事到这儿就结束了吗,不,从最后三个月她的竭尽全力就知道,这个世界是不会打垮她的,到了大学,她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她热情积极,她旅行,读书,锻炼,我不知道她完整的故事,我只是从偶尔的朋友圈中看到她,大一,她做过微商,做过代理,靠自己挣的钱过的有声有色,大二,她带领团队做了一个公益项目,全国各地的跑,她是团队负责人,最后项目成功跟复旦合作,她所在的城市跟上海很近,她就经常去复旦听课,去上海逛逛,大学,只是人生另一个开始,每次看到她,我就无条件相信,只要你想,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学历不是你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你自身的价值。
改变的过程都是万分煎熬的,最初我们习惯了过着躲在盔甲背后的生活,习惯了安逸,然后就对一切未知的改变都抱着无比惶恐的心情,多数人习惯了这种顺从,继而过着庸庸碌碌的一生,然后少数人不愿妥协,不怕折腾,这类人不一定就是改变世界的人,却是过的相对从容的人,自信来源于哪儿,来源于心,它是一种内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于自身实力的证明,你只有一件事一件事做好了,自信才能慢慢堆积起来,而内心强大,一定要有经历,平淡无奇的生活是不可能磨练出超人意志的,瑟缩在自己的世界的你,也只能自我安慰觉得自己特别牛,真正自信的人不会整天逢人就证明,内心从容才是最大的强大。
我这个人,挺矛盾的一个人,开心时满世界都是光亮,满身正能量,感动完自己还能去照耀一下别人,不开心时,一言不发,看谁都不顺眼,就自己一个人面无表情的呆着,还特别偏执,我认定的事一定要去做。
【行走的力量】直面比逃避更有力量。
行走,并不用于执着于自己是将心契入哪个层面,只要放松地走,自己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用伪饰一个高境界、超脱的东西,也别刻意做给自己和别人看,将目的淡化,仅仅是给自己一个和心灵独处的机会,一切的境界和体悟就会自然的显现在你的心里。
你必须很喜欢和自己作伴,好处是:你不必为了顺从别人或讨好别人而扭曲自己。
——《费里尼自传》
曾经对未来道路的一切迷茫,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找到答案。
只要你行走,就能与你生命中的真相相遇,
当你开始学会往前走的时候,生命中所有的遗失,不能弥补的缺憾,都变的不那么强大,它就像云朵之于天空,稍带滑稽和无所归属的样子滑过,从来不曾因为它而改变天空的蔚蓝。
所以,有时候,微笑和鼓励不一定是好事,冷漠和打压也未必是坏事,只看对面的人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承受这一切。
亲友或爱人之间的争吵,有时候争的面红耳赤不如一个拥抱来的温暖直接。
我是一个暴躁而强势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但我性格中这些尖锐的东西,并不会对每个人都展现。
真实并不能当作暴躁的借口,特别是不能假借真实的名义去伤害爱你的人,你我他,每个人都是。
每个人心里有个舞台,不用在意这外在的舞台是否如愿,只要确信那心之舞台足够宽大灿烂,就让自己尽性的演绎那假象剧中的自己吧,只要你真的够胆,我就可以应承你,那原本虚幻的假设一定会让你真切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当然,前提是你够真诚够胆魄,而且你不是个笨蛋
笨笨的孩子有智慧,因为他们全部的才华,都放在心里的那份韧劲和对梦想的坚持上了。
回首发现 ,每一个足迹都比上一个更加坚强
人有时就是阻止不了崩溃,那时候,我要的不是你讲道理,也不是说教,心里都明白,就是情绪卡那儿了,当时过不去,那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拥抱,一个不问理由的安抚,然后过去就好了。
学会接受一切既定的事实
小时候,因为心里没底,故意表现的特立独行,现在明白,真正的特立独行在心里,真正的遗世独立不是装着不在乎,我是个特别虚荣的人,也是一个特别矫情的人,我在乎很多东西,却从不敢开口说我的在乎,我的放手不是我真的高尚,是不我不敢面对自己的欲望,小时候,想当班长,真的当上了却又推三阻四,说哎呀其实是老师非得让我当的,其实我一点也不想当,再然后,每到重大节日,需要上台表演,都习惯性的退一步,退着退着就真的以为自己不想要了,实际上呢?不是这样,退后一步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就是要给自己留后路,这一退,浪费了我十年,让我从最初的闪闪发光到泯然众人。也让我失去了太多。
不是说站在最高处就是人生的成功,勇敢直前是一种态度,一种绝不退缩的态度,而我正是少了这一种态度,我少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很多事真的是因为不太努力所以失败的,暑假想去做暑假工,不去联系不去寻找,等着,最后只好回家,回家后在补习班当老师,混一天算一天,还没开始就想放弃,尽管只是想想,那也是很罪恶的想想,好在一路挣扎,一路自我催眠,在补习班坚持下来了,还有幸得到另一份工作,你看你永远不知道你做的这件事会有多少连环反应,所以在该吃苦的年纪就别惦记安逸,在该踏实的年纪就别想入非非,在该做梦的年纪就用力把梦做成现实!
路过他的西藏,看见我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