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通晓世界多种语言,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国学大师、教育家、诗人、红学家和“文博古今、学贯中西”的文化学者。
陈丹青油画作品《国学研究院》左起: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
他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与汤用彤、陈寅恪并称“哈佛三杰”。
他,就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一代国学大师吴宓。
吴宓
1894.8.20-1978.1.17
中国现代国学大师
据史料载,大名鼎鼎的吴宓,就是《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女主角周莹的堂侄,按照吴家的辈分应该是“玉”字辈,所以吴宓表字玉衡。
吴宓先生毕生从教,一生志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主张中西贯通,提出了培养“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
学术上的成功加上为人谦逊幽默,使得吴老名噪一时,学生均以师从吴老为荣。
1937 年春,吴宓在清华园花树下留影
先生授课,常以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语言将课堂变成了舞台,尽情演绎着自己的真知灼见,陶醉于传道莘莘学子。
在他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养影响了一批杰出人才,诸如钱钟书、季羡林、徐中舒、李健吾、曹禺、高亨、许国璋等著名学者,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在南京任教期间,吴宓先生与柳诒徵、刘伯明、梅光迪、胡先骕、汤用彤等创办《学衡》杂志。
意在以《学衡》为阵地,提倡国学,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旨在“探究学术,融化新知,昌明国粹,阐求真理。”
如果一个民族丧失自己的传统文化,那将面临灭顶之灾;
如果一个学者背叛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将如行尸走肉,一文不值。
吴宓先生一生视传统文化为生命,曾疾声呼唤,“汉字文言断不可废,经史旧籍必须诵读。”
正是由于他忠诚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骨和刚直不阿的性格,在十年浩劫中他历经磨难。
身体上受到残害,导致左腿骨折、患有白内障,在精神上备受煎熬。
1978年1月14日,吴宓先生突发脑血管疾病被送入解放军513野战医院,虽经全力抢救,终因年事已高未能好转。
1月17日,曾在国内学界叱咤风云的吴宓教授,走过了非同寻常的84年人生历程。
吴氏陵园
在国学热的今天,让我们缅怀这位被历史遗忘国学大师,感受吴宓先生的风采……
吴宓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献花仪式介绍
玖愿将代您于2018年1月17日前往,咸阳市泾阳县蒋路乡安吴村东北角吴氏陵园内献花吴宓先生。
您每支持9元,我们将代您为吴宓先生献上一支来自您的「署名」鲜花,并且会把您的姓名和留言打印成卡片,一同献至他的墓前。
届时,我们也会将现场照片更新到“玖愿”微信公众号上。
您还可以加小编微信:xm594211
小编会拉您进群,
实时关注献花现场照片!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