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卡伦·霍妮的《我们内心的冲突》,了解“对抗型神经症”的行为特征。
01.对抗型人格的特征
电影《心灵捕手》中的男主角威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跟几个朋友到处鬼混。威尔天资聪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凭着自学,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解开麻省理工学院学生解不开的数学难题。
但是,他解不开自己内心的苦闷。原来,威尔是个孤儿,他待过五个寄养家庭,却被三个家庭虐待,他被自己所爱的人遗弃和伤害,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
长大成人后的他,暴躁易怒,在路上偶遇幼稚园时期欺负过他的同学,立刻下车动手打人;他极度好胜,面对瞧不起人的哈佛大学学生,用知识狠狠讽刺了对方;他擅于谋略,为了脱罪,在法庭上尖锐地为自己辩护,让法官不得不释放他。
从威尔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见几个对抗型人格的代表性特征:
首先,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赢过别人。
在争执中,他们会拼尽全力证明自己是对的,一旦受到攻击,为了显示出自己优于对方,会异常猛烈地还击。同时,他们也随时做好把责任推给别人的准备,绝不认输。
其次,他们有强大的现实主义意识,非常重视谋略和未来。
对他们来说,在人生这个角斗场里,要随时提防被别人利用、算计。因此,他们非常现实,随时都在分析自己的胜率与对方的实力,免得在达成目标的路上被他人妨碍。
再者,工作时,他们非常积极认真,但却无法在工作中找到一丝快乐。
他们会将情感与工作剥离,因此,工作时不受情绪影响的他们,永远马力十足,勇往直前,而努力工作的成果,也让他们收获想要的成功与权力。
虽然他们常常在工作上能做出一番成绩,总是斗志昂扬、充满激情,但实际上,他们希望透过工作来实现得到声望与掌权的目的,并不是真的热爱工作。
总体来说,对抗型人格的行为特征是跟顺从型人格完全相反的。
顺从型人格把所有人都当朋友,尽可能地避免冲突的发生,并认为自己弱小又无助。而对抗型人格则把所有人都当敌人,将生活视为一场又一场的战斗,认为这是个适者生存的世界,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壮大。
02.对抗型神经症的成因
顺从型神经症的根源,是在成长的过程里,因为曾经受过虐待,人格被扭曲,导致他们始终处在焦虑的状态之中。对抗型神经症患者大部分也有过这样的伤痛。所以,跟顺从型患者一样,他们的焦虑,也是来自对父母、对外在环境的恐惧。
但是与顺从型患者不同的是,对抗型患者不是透过讨好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而是透过抵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得到安全感。如同电影中的尚恩教授,他为威尔进行心理咨询,尚恩小时候也是受虐儿,他的父亲只要喝醉回家,就会动手打人。为了保护妈妈和弟弟,他会试图掌控主导权,主动激怒父亲,让爸爸打他。
对抗型神经症患者的生命经验告诉他们,物竞天择,只有强者才可以活下去,以此为基础,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攻击性,透过控制他人来获取安全感。
有的时候,他们直接用权力控制他人;有的时候,他们则通过提供好处来间接地控制别人。他们倾向在背后操控一切,因为这样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有控制一切的远见、谋略和能力”。
此外,对抗型患者也非常渴求优越感。为了得到优越感,他们会用尽全力地追求成功、名声与赞美。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比别人高的地位,拿到更大的权力,获得他人的肯定,而且一旦被肯定了,他们就主观地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由此,我们发现,对抗型患者与顺从型患者一样,重心都不是放在自己身上,而是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
只不过,相较于对抗型患者采取了屈服、示弱的做法,对抗型患者则以抵抗、打败他人的方式来得到肯定。为了赢过别人,也为了控制一切,对抗型患者的攻击性越来越强,到最后,他们全身是刺,如同一只随时都处在愤怒状态中的刺猬。
03.人际关系的表现
对抗型神经症患者在与人互动时,通常会给人一种严肃、态度强硬的感觉,因为对他们来说,不管是自己的感情,或是别人对他们的感情,都是虚无的。
我们可以从威尔对女朋友史凯兰的态度看到这个特点。史凯兰要离开哈佛到史坦福大学念研究所,希望威尔能一起到加州去生活,原本在史凯兰面前一直都非常有自信的威尔却突然崩溃了。
威尔不断质问史凯兰:“你确定吗?你怎么确定?你怎么能知道你真的爱我?”他认为史凯兰和他在一起,只是想利用他,向其他人宣扬自己是个看得起穷光蛋的白富美,史凯兰对他的这些温柔,都是虚伪的。于是威尔拒绝了史凯兰的情感,把史凯兰推出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对抗型神经症患者如此抗拒他人温柔的情感呢?实际上,对于他人的温情,对抗型患者的感受是既复杂又矛盾的,他们虽然瞧不起别人的温情,但同时,这种温情又强烈地吸引着他们。
其实,对抗型患者心中不是没有温情,只是与温情相比,他们的攻击性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为了捍卫自己的攻击性,它们不敢表现出丝毫的温和。
对他们来说,表现出温和的一面,不仅意味着要流露出喜爱和怜悯的情绪,同时还会展现出类似服从型人格的行为模式,例如讨好、顺从,对抗型患者无法接受自己出现这样的行为模式,于是,他们就用更大的攻击行为来压抑自己内心对温情的渴望。
举个例子,当对抗型患者遇见上前来乞讨的乞丐,虽然他的内心是同情乞丐的,也确实想要帮助对方,但表现出来的,反而是大骂乞丐、把对方赶走的冷漠行为。
另外,我们也可以试着站在对抗型患者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与人互动的逻辑。在对抗型患者心中,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是:强大、真诚、现实。
他们认为,强大的外在表现就是冷酷无情;真诚就是不关心别人,因为所有的关心都是虚假的;现实则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什么都可以放弃。一旦了解了对抗型患者的思考逻辑,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展现出的无情了。
04.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对抗型神经症患者的行为特征,学习到他们以控制别人和获取权力来得到安全感,并理解为何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如此冷酷。昨天,我们学习了顺从型人格的行为特征,我们可以通过两种神经患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来进行分析与理解:
相同点:
1、他们的焦虑,也是来自对父母、对外在环境的恐惧。
2、他们无法自我肯定,都是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
3、他们都是为了得到安全感,而压抑真实的自己,结果很可能是适得其反。
不同点:
1、顺从型人格把所有人都当朋友,认为自己弱小又无助,对他人充满了幻想;而对抗型人格冷酷而无情,把所有人都当敌人。
2、面对人际关系,顺从型人格选择采取了屈服、示弱的做法。而对抗型患者则以抵抗、打败他人的方式来得到肯定。
3、两种行为方式的发展不同,顺从型人格通过讨好,会逐渐失去自我,不被重视,变得更加弱小,更没有安全感;对抗型人格通过抵抗,会变得更大强大,可能还会得到成功,但不容易得到渴望的温情。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顺从型人格和对抗型人格,都是来自于童年的创伤,或许是由于自己过于敏感,或许是没有被身边的人温柔以待。今非昔比,现在的我们成长了,变得更加强大了。我们不必通过别人来接纳与肯定,来获取安全感。安全感,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得到。即使暂时还不能做到,但只要我们真正想要改变,并且付诸行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好的转变,让我们心生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