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学习法训练营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一课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一课

作者: vege81 | 来源:发表于2017-06-20 00:48 被阅读0次

    片段 二: 选自《非暴力沟通》

    R:原文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I:重述

    人们经常忽略自己的感受,因此在不赞成他人行为并尝试与他人沟通的时候,表达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不应该”、“不对”、“不可以”等否定强迫的词语,但这并没有让对方知道你的真实感受,因此有时候会造成对方并没有积极回应,导致你更加失落/气急败坏等结果,酿成了一次失败的沟通。在沟通中,试着多体会自己当下的感受,比如厌烦、着急、开心、沮丧、兴奋、满意等等各种感受,并试图将他们表达出来,或许能更好地让别人知道你的“目的”,从而更主动积极地配合。

    A1:自身经验

    回想起和先生产生矛盾的时候,如果用“不对”、“不应该”等词语指责我,我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恼怒,即使不对,在那种气急败坏的情绪下,也被被搁置,反而去追究“你为什么要指责我是不对的”,“难道犯一个这种错误不是再平常不过了吗”等等,而非真正去思考“为什么这件事情我不对,是真的不对吗,是否有一些误解,我该如何去化解呢”等更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有两次,先生用的是描述自己感受的词语,比如“我觉得XX事情,你的做法让我觉得有点伤心”,反而我会很平静地去想为什么他会觉得伤心,如果换一种方式做是不是会更好。

    突然又联想到前两天听李松蔚老师的喜马拉雅音频课,讲到“需要帮助的时候,怎么说会更容易获得帮助”,他建议当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更多地去表达“你需要什么”,而不是命令别人“你要去做什么”。比如当你口渴,你希望有人给你倒杯水,如果你说:我渴了,比你说“帮我倒杯水吧”,会让人更有欲望去帮你倒水,因为前者会被人认为是提供一个人情(即你的“困境”是口渴,帮你倒水是帮你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会让倒水的人更有“成就感”,更愿意帮助你),而后者会被倒水人认为是一个任务,而且是你命令的任务,有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和比人沟通的时候,试着说出你的感受、“困境”,而不是基于去表达你的需求。比如R里的那个大学生,如果能对他室友说:“你的音响声音太大,吵得我很心悸,我担心晚上睡不好,明天头痛无法起床去上课”,或许他的室友会立马关掉音响。当你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困境”时,对方的注意力会放到“如何帮你解决困境”这个思考点;但当你用命令的语气表达时,对让会认为你给他下了一个要去完成的任务,本能会产生抵抗。

    A2:应用
    1)工作上:当需要同事帮助时,说出自己的困境(注意:只是困境,并非需求),比如:我目前手头上有好几个紧急事情要处理,XX又让我准备一个会议材料。然后停止,看同事如何提供帮助,而非直接跟同事说:可否帮我准备一个会议材料。
    2)家庭关系:当和家人沟通时,说出自己的困境/感受,比如和先生:你经常出差,饮食不规律,又没有太多时间锻炼,我很担心你的身体状况日渐变差。然后停止,看先生如何解决“我的担心”,而不是命令他一周要跑步几次。
    3)育儿:当和3岁的宝宝沟通时,也要将他视为平等的个体,表达我的感受,比如:妈妈刚刚看见你偷吃了糖果,但你不承认,妈妈觉得很难过;再比如:妈妈现在很着急,因为火车快要开了,你如果还不赶快穿鞋出发,我们可能赶不上火车了。而不是一个劲地催促他“快点,快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学习法训练营#第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to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