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在帅同学放假前看了《冈仁波齐》,带着敬畏和些许的期待。
当听到朴树的歌声响起、黑幕上开始滚动演员表、淅沥的观影人渐渐离座时,恍若隔世的我却心若沉石、久坐不起。我的思绪像线头一样凌乱,这样一部朴素真实的片子,到底要向我们传递什么?
这是一部看似关于信仰的电影。一群怀揣着佛陀和众生平安健康的藏族男女老少,几步一叩,用一年的时间从家乡芒康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再到冈仁波齐神山,用双脚、双手去履行一个信仰者的本分、完成各自的夙愿。
但是跳出影片,你又感觉这些不加修饰的镜头似乎在传递一种人类本真的生活状态。如今的我们活在被富足物质、选择多样性覆盖的环境里,与片中质朴朝圣者的笃定和坚持、顺势而为的坦然和安宁,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这让我们不由地想:
是什么能让这些朝圣者身体力行地不断接近目标直到达成?
而又有什么也可以让我们那样地义无反顾?
到底生活或者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
众生安康的夙愿
尼玛扎堆是朝圣队伍的领路人,他为了报答叔叔杨培的照顾,带着年迈的叔叔一起去完成朝圣的心愿;屠夫江措旺堆为了赎杀生罪求心安, 不顾腰腿疼病一起匍匐前行;仁青晋美一家三口人为家中盖房子死去的两人祈福;次仁曲珍夫妇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带来吉祥……他们带着各自小我的夙愿去朝圣,同时也怀揣着对众人平安健康的祈念。
当我们看到这一行风餐露宿、疲惫不已的朝圣者,历时一年多、几步一叩两千多里的朝拜,竟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其他众生时,习惯利己的我们不由地想,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藏区的人民仍然活在“集体主义”里,他们可以没有分别的不分彼此,就像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所提倡的,人们一定要融入在社会里,我们与其他人不是对立而站,而是比肩而立。当人们抛开你我,或者与集体融入一体时,才会少了那些患得患失的利益纷扰。
在朝圣者的心里,如果众生安康,我便安康,因为我是众生一员。如果只有我安康,其他众生遭遇灾难也会给我带来麻烦,就像仁青晋美家中因盖房死去人的不幸让他们全家背负了很多债务。
在藏族人民看来,你我并无分别,所以你和我也并无利害关系。
朝圣路上盖房子的一家人热情地邀请十一位朝圣者一起来喝茶;
朝圣队伍见到另一对朝圣夫妇很辛苦,也邀他们一起来坐坐;
路过的老者见朝圣者无处可住,便邀去家里一起过夜。
施助者毫无顾忌,受助者心安理得。
他们彼此萍水相逢,但却可以毫无芥蒂地彼此相信。他们凭什么就如此信任呢?
因为他们有着同一信仰,所以他们彼此了解、并不陌生。
但是,若在你我居住的城市,画风就变得不忍直视了。
老者摔倒、无人敢扶;
有人搭顺风车,司机不敢停;
你若邀请路人进家里来喝喝茶,想必对方一定认为你葫芦里买的不是好药。
城市里,我们小心提防,彼此戒备。
我们与生俱来的信任和善良去了哪里?又是什么泯灭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善意?
顺其自然 顺势而为
十一人的朝圣队伍在村民的簇拥下出发了,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节奏几步一叩,没有快慢、没有比较。
累了,坐一下喝口茶,晚了,一起搭上敞篷睡觉,饿了,一起分享食物,睡前,一起念经祈祷,早上继续前进。在朝拜的路上,他们每天都带着同一个目标在重复同一个行为。
艳阳高照时,去享受温暖;风雪交加时,依然前行;
遇到水沟拦路,一起叩拜而过。
装着朝拜物资的拖拉机被撞坏了,他们随即放弃无法维修的车子,一边拉着重重的车一边往复朝拜。
孕妇路上要生孩子,去医院生了回来继续朝圣,老者路上寿终,请喇嘛超度天葬。
到了拉萨,没有了朝拜的费用,女人洗衣做饭、男人一起去打工挣钱。
他们不为天气抱怨、不为事故不满,不为取舍纠结,不急不缓,他们只是顺着这条路走走拜拜,去接纳在这条路上所有的经历和安排。
如同风中的一片叶子,随风快慢起舞,时而升起,时而下降,时而旋转,时而停滞,雨来了接受雨的洗礼,雪来了感受雪的寒冷。
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安排,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没有烦恼,从不纠结。
这样的状态在我们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只可憧憬感叹却不敢妄想拥有。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而多半的烦恼来自于“不甘逆来顺受”的较劲,与自己较劲,与他人较劲,与环境较劲。我们固守着自己的想法,只要是不合我们的心意,我们就要指责、挣扎和改变,只有变得顺遂了心意我们才肯善罢甘休。
工作调了岗,我们气郁不爽,使劲全力也要离开;婆婆挟孙子以令儿媳,媳妇便要争个一清二白;老公劈腿爱上了别人,老婆不甘非要闹得鸡飞狗跳、就不能成全……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写到一个故事: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瀑布下的深潭里,深潭里有个巨大的漩涡,这个人掉进去后拼命地往岸上游,可是水流湍急,他挣扎了十几分钟后死去了。然而不到一分钟,他的尸体就被冲到了岸边。
最后彼得·圣吉总结说,“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要努力做到的事情,在死后一分钟就实现了。”
你意欲求生的挣扎有时会事与愿违。
当我们迷茫于选择、无力于现状时,不如顺流直下,把转机交给时间。
突然明白了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还有个老姐姐在事业单位已到处级,突然单位人事变动,需要一人调到另外一个系统的清水衙门,其他同级别的人都害怕被调走到处找人,最后老姐姐因为悉听尊便终于被调离了原单位,就在大家庆幸这样倒霉的事情没有落到自己头上时,才得知老姐姐虽然调到了清水衙门,可是级别升到了副局级。
他们拒绝的正是自己一直追求的。
《阿甘正传》里妈妈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不惧不怕
朝圣之路,想想就会知道这一路的艰辛。
十一人无一人纠结、害怕。
当村民送他们到了路口,年轻人毫无征兆地双手举过头顶,合十胸前,带着手板在地上划出去时,我着实吓了一跳。
因为我的预设场面是“大家走两步,商量商量,咬紧牙关,然后深吸一口气,纠结的开始磕长头”。
他们就这样痛快地、坦然地开始了朝拜,没有顾忌,没有惧怕,无论老人、孕妇、有伤的人,还是一个9岁的孩子。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他们不执念过去的苦痛,也不惧未来带给他们的苦难,他们只履行当下一个朝圣者该做的一切。
因为不惧,他们可以在风雪交加、泥石流出没的路上继续朝拜,他们可以在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下生存,孕妇可以在临盆前没有顾忌地虔诚磕头,老者可以心无挂碍地随着年轻人徒步前行,孩子可以跟着大人一起走完两千多公里的路程。
因为没有得失的顾忌,所以不惧选择,不惧上路。
因为对生命的顺势而为,才会坦然拥抱生命旅程中带给我们的一切。
而这种顺遂不仅会带来了身心的安宁,也会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冥冥之中的安排。
关于影片本身
《冈仁波齐》并没有美轮美奂的镜头,除了对白和诵经,也没有煽情的音乐加分,它所表现的,就是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残酷的真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本来就很少目睹奇观,在开心抑或悲情的时刻也没有画外的音乐为你的情绪煽风点火。
《冈仁波齐》的立意正如佛家所讲:心无所住。不在你处看,不在我处看,不在他处看。事情只是事情而已,朝拜只是朝拜而已。
有人说,这是在消费藏族的信仰,也有人说,片子的立意不够与时俱进,都什么年代了,还讲这一套?
不论我们生活在哪里,不论我们年纪多大,生而为人,都需要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可以是有志者事竟成,也可以是知足者常乐,亦或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信念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法则,是我们存活一世的价值,也是支离破碎受伤灵魂的安栖之处。
也许你并不需要吃苦朝圣,但是你或许需要为自己的信仰去选择和取舍,你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去承担,去义无反顾地坚持,你需要抛开由选择带来的患得患失的杂念,你还需要在坚持选择的道路上有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豁达和坦然。
而这些你需要的,恰恰是影片给你的。
有人说,生命中的每一步都不白走,每一步都算数。
其实,只要在走就好,至于白不白走、算不算数,想多了都是烦恼,你我都是过客,天地间各自有道。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关注,记得分享,期待你的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