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设计研习社 - 国内首个以学习共同体为理论指导,以行动学习为实践纲要的工业设计师成长社群(嗯,如果你发现了第二个,我建议我们合并为一个)。我们关注设计思维,设计流程,设计管理,学习方法,经验分享等,一切以助推设计师成长为目标,共同进步!我们的精神口号是: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
九点发声 - 是IDC设计研习社的一个固定活动,每周一三五晚上九点在QQ群内进行<语音+文字>讨论会,内容涉及设计思维,设计流程,设计管理,学习方法,经验分享等,每次讨论1小时。关于九点发声的所有活动介绍以及实践经验,会在简书进行集体反馈。
九点发声 QQ直播链接
IDC的QQ群加入方法
务必阅读入群的规则
DAY 1 : 12月05日 21:00
DAY 2 : 12月07日 21:00
DAY 3 : 12月09日 21:00
随着我们接下来阅读内容的逐步深入,我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如何影响我们提问的。但千万不要陷入弱势批判性思维的漩涡里,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获取到更好的结论,寻找到更加合理的理由,或者更加全面的认知讨论的论题是什么,而不是为了批判对方。
Processon思维导图是我们建立知识共享体系的第三个重要工具,请大家注册这个网站。关注我以后可以看到这本书的思维导图资料整理,我们会每周定期更新。
学会提问 – 思维导图
学会提问 – 读书笔记
学会提问 – 豆瓣链接
IDC设计研习社 - 我们关注工业设计师的成长
官方的博客 id-china.net
微信公众号 idcxxx
简书 hakuxxx
知乎 hakuxxx
网友评论
ps.下面的文字感受评价也运用到了orid分析梳理,注意我的分号。
在上次haku的直播和这次的讨论中,可以明确的是我知道并理解了orid并且一定程度上掌握具体步骤要领;在这件事上很开心在和以前学习具体方法论相比自己确实认识并迈出了练习的这一步,意识并体会到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同时遗憾在自己的在具体(学习步骤的)运用方面还有不足;这个思维框架可以运用非常广,对象是任何事,而自己现还只习惯于针对少部分事用orid梳理思路,并且orid还有他升级作用,比如or之后针对r再提出o以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所以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orid促进思考,梳理情况,并且针对自身情况的需求分析,有意识地学习其他思维工具,帮助自己更有效率地思考。
另外,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意识到交流对于自己学习的重要性了,也乐于在群里面进行交流,并且在【九点发声】来投稿。希望我们可以找到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从本周开始,周日的晚上9点钟也会有九点发声活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每天晚上都发声呢?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针对参加次数较少:事情分四种:重要且紧迫;紧迫不重要;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也不紧迫。在提升思维这块,我认为是一个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所以我的这种意识让我参加的次数比较少。
针对昨天的训练:通过昨天的训练,我发现。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读书方面:读了但不一定懂;即使懂了,可能跟作者想表达的还不一样。还是思考的少了
2.表达方面:表达不清,haku说的对,还是因为自己脑子里没有想真正的想明白,思路混乱。
打个比方,这就有一点像是我们要坐车去一个地方,但是却坐过了站,甚至坐错了方向,那么比起我们慢慢的坐过去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我们中途还需要折返。读书也是一样,如果囫囵吞枣读错了意思,他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比你没读过这本书还要大!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学习成长。所以我不追求快,我追求的是把这本书读懂和读透。我不喜欢看一大堆书,我尽可能找到最好和最适合我自己的书,然后去精读。这样才能真正的把它转化为我自己的东西,才不会理解错误的意思,才能在实践的时候更加运用自如。希望以后所有读书的朋友能够引以为戒。
还发现一个问题是有的朋友,他在表达的时候表达不清楚。其实并不是他说话说不清楚,而是他没有办法在脑海里面把这件想要说的事情思考清楚再说。训练的方法也很简单,如果你想不清楚,那你就把它写出来,写作是一个可以帮助你梳理清楚你的思维的一件事情,当你能够很清晰地写出你想要说的话的时候,不断的去提高你写作的速度,渐渐地你就可以在脑海里面快速思考出你要说的内容以及梳理这些内容的逻辑。
本周日开始,九点发声每周改为1357四次,希望大家多多来参与!
假如我对学习这件事情的认知都产生了问题的话,那么我选择的学习方式以及我所学习的内容可能也就有问题了。所以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在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认知,以及我们所有的判断,这些判断会直接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行为。
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思维模式影响行为方式”的根源吧!终于把这个逻辑梳理清楚了。
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设计思维 这些都是需要花巨大的精力和时间的.所以得在值得的事情上才做投入.
【得在值得的事情上才做投入】-1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被过去很多年的经验和思维所束缚了,那些一直觉得是对的东西,其实仔细想一想,也不一定站得住脚,尤其是关于选择和认知的问题。所以“什么是值得的事情”,这件事情仔细思考一下,过去的认知也不一定是对的选择。
如果批判性思维运用在自己身上的话,我想举这么一个例子,每当你觉得我不能,或者我不想,或者是我无法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请你把你所不能的这些原因找出来。那么这些原因是否站得住脚?这些原因背后有没有证据?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证据,那么你的这个推论,也就是“我不能做什么事情”本身也就无法站得住脚。
比如说,“我没时间思考”这件事情,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些理由真的站得住脚?思考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坐地铁,上厕所,等公交车的时候都可以思考。再换成另外一个问题,“我没时间阅读”呢?把批判性思维用在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才会真正的对自己产生帮助。
问不出好问题或者喜欢从别人那里直接获取答案,背后的真正动机可能是那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