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生产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而所谓的取酒,就是通过“摘酒”来完成的。
摘酒是制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操作不当,将直接影响本轮次产酒的香味甚至最后成品酒的质量,最终形成七个轮次的基酒,像七个音符组成一首幽雅的曲子,可谓“七次精酿”。

那么,到底是哪七次取酒呢?
一粒几乎整粒的高粱,经历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就这样反复折腾,才有这七次绽放。
第一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略有生粮味、涩味,微酸,后尾微苦
酒精度数:≥57%
参照香味:杨桃、苹果、芹菜味、柠檬
第二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有酱香味,味甜,后尾干净,略有酸涩味。
酒精度数:≥54.5%
参照香味:黄瓜清香,草香,蒸饭味道

第三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尾净
酒精度数:≥53.5%
参照香味:熟梨子,蜂蜜,蔷薇花
第四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醇和,后味长
酒精度数:≥52.5%
参照香味:巧克力味、熟透的香蕉味
第五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微黄,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略有焦香味
酒精度数:≥52.5%
参照香味:烤面包味,苦咖啡香,糠的清香
第六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微黄,无悬浮物;酱香味明显,后味长,有焦香味
酒精度数:≥52%
参照香味:松果、烤饼干气味

第七轮次·酱香基酒
品评特征:无色透明,微黄,无悬浮物;酱香味突出,后味长,焦香味重
酒精度数:≥52%
参照香味:烤糊饼干香气、杏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