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事会·自动投稿想法简友广场
走进甪直,追寻叶圣陶先生的足迹(二)

走进甪直,追寻叶圣陶先生的足迹(二)

作者: 在水逸帆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06:47 被阅读0次
周会长讲座

来到甪直,第一站就是听周民森会长的讲座。他首先介绍了自己,又介绍了创办圣叶陶研究中心的经历,多次上北京拜见叶老后人的过程,包括选址等过程,他是和叶老的儿子孙子一起创办的,得到了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的支持,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

周会长讲的主题内容是《追寻叶圣陶在甪直的足迹,像叶圣陶那样做人、处事、爱家国》。

一、走近叶圣陶

—我与叶圣陶及其家人的真挚情怀

二、走进叶圣陶

——叶圣陶在甪直实践奠定了他完美人生的基础

三、感悟叶圣陶

——像叶圣陶先生那样做人、处事、爱家国

叶圣陶是苏州人,早年就读于草桥中学。他来甪直之前在上海教书,当时在上海很苦恼,没有创作的源泉。1917年春天应同学吴宾若和王伯祥邀请来到甪直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他来到甪直后,同为苏州人,乡里乡亲的,加上他的才华深得沈柏寒沈老的赏识,叶老在这里成了家,创作了《稻草人》《多收了三五斗》等多部著作。

叶老的成就

《觉醒年代》中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和新文化运动与他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觉悟》等刊物发表的作品的新思潮一致。1917年他夫人胡墨林创办了女子学堂。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份诗刊《诗》。“语文”这个词也是他创导出来的。他是人民出版社第一任社长,他在甪直写稿编稿,笔耕不辍。他发表了许多作品,好多皆取材于甪直。他虽不是党员,但当时暗中一直协助党员干革命,与党肝胆相照。叶老于1988年去世,还有遗体捐献给了国家。叶圣陶先生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的典范。

周老师上课很风趣,时而夹杂着苏州方言,时而唱起了江南小调。“甪直蒲鞋甪直着,走出甪直就赤脚”,这也是爷爷奶奶常说的顺口溜。甪直是水乡,农村遍种蒲草,手艺人制作出的蒲鞋,既轻巧又舒服,缺点是经不起磨蹭,加上昔日的道路坎坷不平,蒲鞋的使用寿命比较短,还没走出甪直,蒲鞋已经破了,只能赤脚的意思。

网红面馆

11点半讲座结束,周会长领着我们来到网红面店吃了双浇红汤面。这是一个百年老店,也是苏州美食节目推荐过的一家面店—奥灶面,面店建在廊桥之上,小河的走廊上坐满了吃面的游客。店不大,店里有幅对联“廊桥闻到炊烟香,奥面嚼出乡愁味”。

吃好面就是自由活动时间,然后约定1点半再在研究中心集合。

相关文章

  • 走进甪直,追寻叶圣陶先生的足迹(二)

    来到甪直,第一站就是听周民森会长的讲座。他首先介绍了自己,又介绍了创办圣叶陶研究中心的经历,多次上北京拜见叶老后人...

  • 走进甪直,追寻叶圣陶先生的足迹(三)

    午后自由活动时间,我和几个文友一起徜徉在甪直古镇上闲逛,他们大多来过这里所以不太感兴趣了,而我是第一次来,自然很新...

  • 走进甪直,追寻叶圣陶先生的足迹(四)

    下午1点半,我们准时来到叶圣陶研究中心集合,在周民森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千年古刹一保圣寺。 保圣寺建于公元503年...

  • 走进甪直,追寻叶圣陶先生的足迹(一)

    9月23日,秋分时节,秋高气爽,天气晴朗,我狠心把小孙孙丢给老公带,参加了镇文体中心组织的一年一度的采风活动。此活...

  • 甪直古镇

    12月12日 晴 3°C/13°C 甪直古镇,是叶圣陶老先生的老家。 叶圣陶当年任教的“吴县第五高等...

  • 甪直行记(第五)

    苏州水乡多古镇,尤其环太湖湾,不乏千年以上的特色小镇,甪直便是其中之一。知道它的盛誉,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的存在。然...

  • 悠悠古镇情-写给我喜爱的荡口古镇

    对于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自然就不缺古镇。 可不是嘛,你看享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周庄,叶圣陶先生的故乡甪直古镇,还有...

  • 到甪直,去看点啥?

    很多人对甪直的认识,是从著名作家叶圣陶的名篇《多收了三五斗》开始的。故事就发生在甪直,万盛米行的河埠头,依旧横七竖...

  • 走进温软的水乡甪直

    端午节过后,瞧着一个空儿,踏着水云,悠悠地穿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坂古镇、一段午后的雨后时光。 这是一个唤作甪直的水...

  • 在甪直,与叶老相逢

    2018年11月28日,有幸作为小荷的一分子和各位老师、同仁去甪直拜访冯斌作文博物馆并去祭拜了叶圣陶老先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甪直,追寻叶圣陶先生的足迹(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sx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