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曰:“有无相生”
这句话的前后文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的其他意思好理解,唯独“有无相生”像个终极问题,困扰着我。圣人之言,难以知其本意,我们只能揣测之。老子说这话的时候,没有参考什么佛经禅理,我们就只能从字面意思着手。
在我们的认知里,“有”好理解,认知里存在一件事物了,那就是有。“无”不好理解,我们如何认知没有的一件事物呢?
只有当我们的认知里“有”那么一件事物了,才会想到没有那么一件事物的时候,谁能说出我们认知里没有的一件事物呢??谁能举个例子??这叫“有无相生”。
故“当其有,知其无”。
这个意思衍生一下,可延伸到生活中。就是只有当我们拥有了,才能失去,譬如经历了快乐,才懂失去它的滋味;获得了,才知没有,譬如得一件科技发明的便利,才懂没有这件发明时的不便;想到了,才知否定,譬如脑海里有永动机概念,才懂那违背常识,心中有了欲望,才懂得不到的痛苦。
东方的思想,是格物致理。从一些已存在的事物中,去“格”它的内涵,譬如从竹子格出“虚心”,喜欢以物喻理。这是东方思想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