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大校长》一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介绍的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第二编介绍的是清华校长梅贻琦,第三编介绍的是南开校长张伯苓。
第一编 北大校长蔡元培
P1 他长在北大,让教员学生的思维自由发展,自由辩论,自由发表,杂志如雨后春笋,思潮如波涛汹涌。老顽固、新洪水与猛兽,皆在他的羽翼下无忧无虑、平平安安地竞争,造成一大批人才,为全国效忠,为其他大学做模范。孑民先生发扬文化,其功不在禹下,他一生任事做官,总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当非大智莫办。
P43 我曾听胡适之先生谈过一段蔡先生与钱玄同问答的故事。
钱玄同问:“蔡先生,前清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么能够考得翰林?”
蔡先生不慌不忙,笑嘻嘻地回答:“我也不知道,大概因为那时正风行黄山古字体吧!”
P48 蔡先生平居俭出,此行所带行李,仅铺盖袋一个、手提箱一个、箱内除换洗衣物以外,全是书籍、文具及日常用品。他左脚因病,早年曾动过手术,步行不大方便,每天都在寓所读书看报,晚间写信。他每天都有一信寄给周女士,从不间断。
P69 在仁的方面,蔡先生具备温良恭俭让。对任何人,无疾言厉色,为青年谋事,有求必应。凡有一技之长者,必使有用武之地,人皆尊之为仁慈和蔼,易于亲近的长者。
P117 蔡先生虽然长期担任大学校长,所接触的都是大学生,但年逾花甲仍不失其“赤子之心”,很懂得儿童心理,很懂得因势利导,对儿童节十分重视。
第二编 清华校长梅贻琦
梅先生做人、读书、做事,都可以拿慢、稳、刚三个字来代表,而最令人想念他的,就是他的真诚。处于中国社会,他不说假话,不说虚伪的话,不恭维人,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
P141 他留我们吃饭,那次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他对美国的日常生活非常熟悉,而且英文说得极好。留学生对于驻美的政府官吏,通常都有两种印象:一是只知道向国内打报告,而不了解美国的实际情形;二是英文说得极坏。梅先生却不然。
P156 吃酒是一种个人的兴趣或嗜好,但酒后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和风度,“观人于微”应用在吃酒方面可能更为有效。像梅贻琦先生那种雍容有礼、能饮而不放肆、不逞能,一声不响,有求必应的饮酒风度,真可说得上君子之风,值得我们学习。
P163 梅先生曾向访问他的人说:“我受的是科学训练,教的也是科学,有时处理事情拘谨一点,慢一点,也许就是我的科学观念叫我不肯随便。”这种态度,不说别的,在日常谈话里,随处可见。顽皮的学生曾集梅先生常用的字眼作打油诗,有句云:“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
第三编 南开校长张伯苓
伯苓先生的教育方针,除了读诵中外历史、地理、经史子集、中外文字以外,有三个新的政策:第一为科学,第二为体育,第三位合群爱国……伯苓先生得风气之先,首倡爱国主义,教导学生要合群爱国。他认为教育学生须授以知识,增强他们的能力,然后为国为公,中国方可存在,方可富强。
P196 张伯苓出身于天津书香世家,其父为爱享受之学者,不善积财,家境逐渐中落,不得不以执教维生。鉴于自己失败,决心管教其子,故张氏十三岁时即考入北洋水师学堂。
P197 张氏提议并实施五项教育改革计划,以纠正这些民族缺点:第一,养成健全体魄,增进人民健康;第二,训练青年了解现代科方法及成就;第三组织学生发扬合作精神,参加团体活动;第四,给予学生德育训练;第五,导引学生为国服务。
P229 唯张伯苓先生的伟大表里如一,心胸伟大,勋功伟大,他的身躯也伟大。他身高六尺三寸,体重二百五十磅,声如洪钟,走在一般群中,诚如鹤立鸡群。
P231 伯苓先生是海军出身,南开重视体育。他说:“在校要认真读书,但不可读死书,只有会玩的人,才能把书读好。”他经常用俗语教导学生:“勤梳头,勤洗脸,就是倒霉也不显。”
P233 南开精神训练由伯苓先生亲自主持,修身班成了南开最有益的精神训练。每周三下午召集全校学生,在大礼堂由张校长亲自训话,讲述修身、做人应世之道。循循善诱,修身班中名言哲理,许多学生终生永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