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例话》笔记整理

作者: 言西小熊 | 来源:发表于2016-03-13 21:18 被阅读85次

         

《文章例话》笔记整理

                   01承转

古文接处用提法,人所易知,转处用驻法,人所难晓。凡文字转易流便无力,故每于字句未转时情势先转,少驻而后下,则顿挫成沉郁之意生。譬如骏马下坂,虽疾驰如飞,而四蹄着石处步步有力,若驽马下坂,只是滑溜将去,四蹄全主不得。有当转而不用转语,以开为转,以起为转者。以起为转,转之能事尽矣。(《日录论文》)

                   02脉络

山水画里有山水房屋,一定也有道路,否则屋里的人怎么出来呢?山水画里的道路,总是一段露,一段隐。要是把路都画出来,就不能称为山水画了。虽然一段露,一段隐,但道路还是清楚的。只是有的地方给山和树遮住了看不见。文章的脉络好像山水画中的道路,脉络是清楚的。只是有的露,有的隐,这是一种。另一种是像人身上的脉络,没有露出来,不过还是贯通的。所谓天衣无缝,就是指后一种脉络。

              03小说笔法

古文中有一种写法,即为了写甲方的事情,却通过乙方的耳闻目睹来表达。这样写的好处,可以把甲方的情况(凡是能引起乙方注意的)都细致的写出来。因为能引起乙方注意的情况,不一定是作者所注意的。如果不用这种写法,那么乙方所注意的情况,作者不会去写,这些情况也就无法保存下来。

                04博喻

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足。《书》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文则》)

               05听声类形

听声类形,即听到声音响到形象,听觉可以同视觉相通。用形象来比声音,这就是钱先生所提出的通感。

听声类形是通过声音一起想象,可以从音乐中美好看到百花在春风中开放,也感到春风的和煦。

                 06引用

引用就是指引用词语或引用故事,也就是引用典故,引用分生熟和明暗。生熟就是用冷僻的典故和用一般熟人的典故。明暗就是读者看的出来用典故和读者看不出来用典故。暗用典故更为可贵,把典故人融化在文章里,不知道其中在用典的读者,也可以理解;知道它在用典故,更觉得意味深长。黄庭坚诗中“正用此时”就是暗用典故。

                  07奇偶

这里讲奇偶,即散行句和对偶句。。在先秦的古文里,一篇之中,有对偶句也有散行句,在散行句中,也有句散而意偶和句偶而意偶的。对偶显得整齐,散行显得活泼。整齐的对偶或显得呆板,要用散行句来使它生动;散行句不整齐,又用对偶句来显出庄重。

                  08阶进

阶进像一级级上去那样,由浅入深,由外入内。这里指对人提意见,尤其是对有权势人提意见,要注意效果。倘先提出结论,怕对方接受不了,反而把事情弄僵。因此先从远处讲起,让对方自己作答,然后一层一层深入,触及到这个问题,让他不能不同意这个结论。

                   09层迭

繁复实际上就是层迭,复如鼓风之浪,一个浪接着一个浪,就是层波迭浪;繁如卷风之云,就是一层层的云。在云层波迭浪推动下,在顺风顺水时,装有万石重载的大船,也像一叶小船那样轻快航行。在层云密布时,下雨可以及于千里之远。这都是阐说层迭手法的作用。

                  10点染

绘画时,配上背景和着色叫点染。人物画以人物为主,在人物后配上景物就是点染。文章里也有点染,叙事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在叙事主要事件外,再配上一些陪衬的话或细节也属于点染,可以使文章显得更精神,更有突出人物的作用。

                 11疏密

行文之旨,全在裁制,无论细大,皆可驱遣。当其闲漫纤碎处,反宜动色而陈,凿凿娓娓,使读者见其关系,寻驿不倦。至大议论人人能解者,不过数语而发挥,便须控驭,归于含蓄。若当快意时,听其纵横,必一泻无复余地矣。譬如渴虹饮水,霜隼搏空,瞥然一见,瞬息灭没,神力变态,转更夭矫。

相关文章

  • 《文章例话》笔记整理

    01承转 古文接处用提法,人所易知,转处用驻法,人所难晓。凡文字转易流便无力,故每于字...

  • 《文章例话》笔记

    本书作者叶圣陶,书内篇章原载于《新少年》杂志,后编写成书,原名《文章例话》。手头这本开明出版社出版,不知为何书名改...

  • 《文章例话》阅读笔记

    1.文章的内容本来是各色各样的。记载一件东西,叙述一桩事情,发表一种意见,吐露一腔情感,都可以成为文章。把眼睛里看...

  • 《文章例话》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地学习了这本书。读完一篇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天回看我之前写的关于本书的每一篇文章,又让我重温...

  •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  谈阅读

    《文章例话》序 这是叶圣陶先生给《文章例话》写的序,《文章例话》是《新少年》杂志中《文章展览》一栏中的文章汇编,这...

  • 梯度下降法

    本次整理梯度下降法的学习笔记; 先贴出文章结构 ~具体样例 一起去爬山吗?下山为例吧,要从山顶到山底,球...

  • 《文章例话》摘抄

    1.写文章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

  • 文章例话——《痈》

    该章节选了郭沫若的《痈》,用于讲解什么是随笔,随笔的精华是什么,做随笔的意义以及如何做随笔。部分摘录如下: 1、随...

  • 《文章例话》序

    今天开始学习叶圣陶先生的第二本书《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 序篇相当于一篇推荐语。开篇的七个段落,叶老阐...

  • 《文章例话》后话

    4月29日,看了飞天老师写的《由一凡城的<医院陪护记>引发的写作随想》后,受叶圣陶《文章例话》影响,我干了...

网友评论

  • 毛荷西:这篇文章你写的是古文嘛??坛坛
    言西小熊: @毛荷西 笔记呢

    我怎么写得这么好

本文标题:《文章例话》笔记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hf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