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韩炳哲《他者的消失》

作者: 白夜书摘 | 来源:发表于2020-07-19 07:42 被阅读0次
1.他者(der Andere)的时代已然逝去。那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Eros)、渴望的、地狱般的、痛苦的他者就此消失。如今,他者的否定性让位于同者(der Gleiche)的肯定性。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体(Sozialkörper)造成侵害。使其害病的不是退隐和禁令,而是过度交际与过度消费,不是压迫和否定,而是迁就与赞同。如今的病态时代标志不是压制,而是抑郁(Depression)。具有毁灭性的压力并非来自他人,而是来自内心。
2.在空洞、单调而昏钝的消费与功利型社会中,他显得孤独、迷茫、百无聊赖。他失去幻想,他毫无方向。在这里,所有的人都长着同样的脸,说着同样的话。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员或酒店经理所说的话与其太太、其前女友一模一样。孩子的脸孔也与成年人别无二致。克隆人遍布整个世界,而矛盾的是,每个人又都想与众不同。
3.金钱是一个很糟糕的身份授予者,虽然它能代替身份,让拥有金钱的人至少获得安全感和平静。然而,那些一文不名的人是真的一无所有,既无身份也无安全。因此,没钱的人就只好走进虚幻之境,比如成为民族主义者,这会很快给他一个身份。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敌人。人们通过假想来构建免疫力,以获得有意义的身份。挥之不散的恐惧不知不觉地唤醒一种对敌人的渴求。敌人能快速给人以身份,哪怕是幻想中的敌人:“敌人勾勒出我们自身问题的形象,因此我必须与之横眉冷对,以获得自身的尺度、界线和轮廓。”想象弥补了现实的缺失。就连恐怖主义者也栖身于他们自己的想象之中。全球化让想象空间诞生,想象的空间却带来真实的暴力。
4.同一者和同者是有区别的。同一者总是与他者成对出现。与此相反,同者则缺少能限定它、塑造它的辩证的对立面。如此一来,它便肆意滋长成一团不成形的东西。同一者是有形的,一个内部的集合,一个内部世界,这要归功于它与他者的不同。同者则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因其缺少辩证对立,从而产生了彼此无差别化,一团蔓生的、不能相互区别的东西:“唯当我们思考区分之际,我们才能说同一。在区分之分解中,同一的聚集着的本质才得以显露出来。同一驱除每一种始终仅仅想把有区别的东西调和为相同的热情。同一把区分聚集为一种原始统一性。相反,相同则使之消散于千篇一律的单调统一中。
5.同质化的恐怖(Terror des Gleichen)席卷当今社会各个生活领域。人们踏遍千山,却未总结任何经验。人们纵览万物,却未形成任何洞见。人们堆积信息和数据,却未获得任何知识。人们渴望冒险、渴望兴奋,而在这冒险与兴奋之中,人们自己却一成不变。人们积累着朋友和粉丝(Follower),却连一个他者都未曾遭遇。社交媒体呈现的恰恰是最低级别的社交。
6.信息唾手可得,而获取深刻的知识却是一个平缓而漫长的过程。它展现出一种全然不同的时间性。知识是慢慢生长成熟的。时至今日,这种慢慢成熟的时间性已经渐渐被我们所遗失。它与当代的时间策略格格不入。如今,人们为了提高效率和生产率而将时间碎片化,并打破时间上稳定的结构。
7.事件中蕴含着否定性,因为它生成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的关系、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对“实然”(wasist)的不同理解。它让万物突然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光芒中现相(erscheinen)。海德格尔的“对存在的遗忘”(Seinsvergessenheit)正是这种对事件的视而不见(Ereignisblindheit)。海德格尔会说,如今的交际噪声、资料与信息的数字化风暴使我们在面对真相发出的无声轰鸣、面对其平静的威力时听觉尽失:“轰鸣:这是真相,就算是踏进人群当中,踏进隐喻的暴风雪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韩炳哲《他者的消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fl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