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情随笔旅行
留一个微笑,在一月的高棉

留一个微笑,在一月的高棉

作者: 雁南秋 | 来源:发表于2017-03-01 01:02 被阅读111次
    北冥有鱼鱼 2017.1.1

    今年元旦的前一天,也就是去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准备妥当,踏上了寻找高棉的微笑的路途。其实,在去年的五六月份,就想去吴哥窟。看了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孤独星球出版的《孤独星球——柬埔寨》,台湾作家蒋勋的《吴哥之美》,以及台湾的一个文艺类节目《殷瑗小聚》等,对吴哥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吴哥窟,原本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个微笑,一个微笑。没有了解之前,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执念,一定要趁年轻的时候,一睹其芳容。心底的那个念想,牵引着我,带着我,找到它。

    而萌生这个念头是在何时,在何地,都已模糊了。只是从去年六七月份开始,这个念想一直在心底发酵,一直在加深印痕。于是,不断查阅资料,看了无数的旅游攻略,看了一篇篇记录吴哥窟的文章,看了朋友发布的吴哥窟的照片。只不过,这都是表象。我想,只有亲自去触摸那千年历史遗迹的时候,只有亲自踏进那片沧桑的土地的时候,才能明了心底的期盼,才能感知自己的所求。

    距离吴哥之旅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一直迟迟未能动笔记录这趟独自行走的旅程。或许,是不想触碰那种神秘的宗教气息,不想承认自己已从中回来了。

    今天,二月的最后一天。坐在书桌前,听一首“都是假象”的旋律,突然很感动。因想起了曾看到过的吴哥的微笑,感受到的巴扬寺清晨的阳光,还有塔布隆寺沧桑冷峻的容颜。当然,还有进入小吴哥时,路过挤满各种肤色人群的护城河,人们在护城河边上合影,欢笑。藏经阁与寺庙之间的莲花池,落日的余晖打在将要合拢的睡莲上,糖椰子树的倒影也在水面展开,我一个人静静地站立,呆住了。我想,这是一辈子里,永远不会忘记的场景。

    路上所有的见闻,都被记忆好好保存。一点一滴,都让我满心欢喜,让我万分感动。习惯于记录心情,记录瞬间即逝的片段,不为谁,不为事,只是一种释然。

    可能,合适的时候,就是打开电脑,打开记忆,敲着键盘,字字作响。这几天还有些冷,让我格外怀念吴哥的温暖。那个一年四季不曾有冰雪的地方。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言“盖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且不识霜雪故也”。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那里的人们见到雪会是怎样的雀跃或难过呢?会依然“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围腰”吗?还是会无奈地披上棉衣瑟瑟发抖呢?

    巴扬寺的微笑,在阳光里,在暴雨里,在四季轮回里,在你我之间,只是淡淡的、浅浅的。远远望去,就是一堆颓败的石头建筑,而一旦走近,多看一眼,就会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地打量着正对着你的那一尊佛像。佛像由五六块巨大的石头拼接而成,黑白灰三个颜色交叠,岁月磨蚀的痕迹非常明显。佛在高处,低眉,嘴角微微上扬。低垂的眉眼,像是对所有事物同情之后的慈悲,上扬的嘴角,像是领悟了一种秘密的智慧。

    慈悲与智慧共存,就成了微笑,低垂着眼神跟微笑去表现生命中达到的某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大抵就是对幸福的定义吧。而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向前发展的,不会因为谁停留半分、半秒。在巴扬寺54座四面佛塔中、216张四面佛的微笑中,不禁要问“你来自哪里,又要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问题。是谁在凝视着我,这样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女子,这样一个穿着红色薄衫的女子。谁在凝视你呢,或许,是另一个自己。

    在元旦这一天,也是当地的新年,追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驶过一段不太平坦的沙泥路,路过一片开满红色莲花的荷塘,悄悄靠近这神秘的微笑,静静凝望,生怕打破这千百年来的静谧。

    于我,不是探寻这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不是到此一游,而仿若是一场心灵的安放,安放在这满是尘土的乡间,安放在这时间谱写的宁静中。

    寺庙的墙壁上雕刻着舞动腰身的仙女,细细观看,每一个仙女都不尽相同,有低眉微蹙的,有路出牙齿嬉笑的,有望向远方怅然的,有两人对视的……一转角,回头看到的还是仙女,她们的舞姿从未停下,腰带上的装饰璎珞华美细腻,随腰身流转。每一位仙女的发型也都不相同,当年工匠在雕刻时,兴许真有发型设计师指导呢!仙女的舞姿在这偌大的庙宇中寂寞绽放,与佛的微笑相映,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看着看着,甚至不想拍照,享受每一片刻的停留,阅读着1200多米长的浅浮雕,阅读着那时、那人、这地方的生活、战争。人们打鱼、做饭、生孩子,人们行军、打仗、逃难,人们游玩、跳舞、采莲花……生动的场景宛如在真实生活中,多少年过去了,多少时间过去了,这些冰冷的石块,被能工巧匠赋予了意义。

    我们何其有幸,不管是扶南,还是真腊,抑或是今天的柬埔寨,都是优美的名字,我们都还能触摸这段段历史,可以想象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在1861年发现吴哥遗迹时,是怎样的心情。“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至此四年后,吴哥窟被世人所知,从此迎来了新的生命。

    所有描写吴哥的书中,尤爱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厯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舟,马,信件都慢。此地到彼岸,需要把沿途都走遍、看遍的时间,需要的时间以春秋计算,时间的长河哟,慢悠悠。

    “国人交易,皆妇人能之。所以唐人到彼,必先纳一妇人者,兼亦利其能买卖故也。”“每一村或有寺,或有塔。人家稍宻,亦自有镇守之官,名为买节。大路上自有歇息如邮亭之类,其名为森木。近与暹人交兵,遂皆成旷地。取胆前此于八月内。”集市,村庄,生活,所有真腊的社会状况,都在周达观的记录中复活。

    ……

    关于扶南,关于真腊,关于吴哥,都是那般神秘,那般让人为之倾倒。我惊叹于佛永远保持的微笑,永远的慈悲与智慧,感叹于个体沧海一粟的渺小,又喜于韶华之年来到这厚重的历史中,见识这荔枝山上的石头铸就的辉煌。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一个微笑,在一月的高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fx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