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东林党人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目标,想要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诚然,秦汉的赋,盛唐的诗,是一个今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今天,就聊聊盛唐的诗的那些事儿。
盛唐时期,才子辈出,名句佳作层出不穷。据《全唐诗》的统计,一共收录了两千多人的近五万首诗作,可谓洋洋大观,百花齐放。其中,最杰出的,当然是我们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数十人。不同于李白的狂傲,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浅显易懂,孟浩然的风流倜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中暗合禅意,诗中带禅,禅诗结合,被宋人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被尊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始祖,禅理诗的开创者;他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和启迪。他就是隐居辋川十余年的王维。
王维,字维,名摩诘。维摩诘是古印度的一代佛教宗师,留有著名的《维摩诘经》。王维的母亲终生信奉佛教,因而给他起了这样的名字,可见这是一个多么虔诚的佛教徒家庭。
少年的王维聪明睿智,十九岁中解元,进入帝都长安,开始属于他的盛唐之旅。由于得到贵人岐王李端和玉真公主的帮助,二十二岁一举夺得状元郎的桂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一生将会荣华富贵,官运亨通。
在他的朋友圈里,有杜甫,孟浩然,贺知章,唐玄宗,岐王李端,玉真公主等人,几乎都是帝国的风云人物。然而,唯独没有李白,这也成了一个令人迷惑的事情,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天才互不打扰呢?也许天才就是只能有一个吧,天妒英才,不许其多。
名相韩琦在位时,亦师亦友,互相尊重;后李林甫掌权后,起起落落,是否感到了朝廷的昏暗和个人的抱负不得实现?四十五岁时,已不再年轻了,既然不能施展抱负,那就归隐山林吧。终南山下,置业辋川,于是朝廷少了一个右丞,大唐多了一位诗佛。
他的辋川别业,建之于前人宋之问的山庄之上。物是人非,恍如在昨。诗人王维从此开始田园山水之乐,参禅悟道之间了。
终南捷径,都说终南山中隐居的名士风流,都是内心渴望被重用的。一旦朝廷令下,快马加鞭,回长安只是“千里江陵一日还”,几十公里而已。王维的内心有没有这种渴望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辋川集》和《辋川图》,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是“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他和他的好友裴迪,一唱一和,一觞一咏,醉于山水之间,忘乎所以;沉于田园之乐,何必自拔。三杯通大道,五杯皆自然,把悟到的禅理写入诗中,画在画里,何其乐也?!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这固然有其弟在朝为相的原因,但谁又能忽视他本尊的光芒呢?谁又不羡慕这种诗意而居,恬然自乐的生活呢?
可惜,尽情山水十年,大唐风云变幻。安史之乱打破了所谓的太平盛世,一切似乎自开元变为天宝时,已经有所显现。被叛军抓去一年,从此不再有悠然,人生的最后几年默然而终。
胡松涛老师是著名的作家,学者。他的力作《辋·王维》通过多个角度对王维进行了解读。一个人,如何与王朝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然相处?与自己相处?世尊拈花一笑,王维教会我们,自具风雅,可以风仪落落,扶风而行,素风而居,倚风自笑,不风而清凉………
前生蓝田种玉,今世辋川读诗。通过王维和他的朋友,来解读他的世界观,来走进盛唐诗歌,走进诗与禅的空灵世界……
辋川的王维,诗意地栖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