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汤老师摘录】“讨好型”求生存沟通模式

【汤老师摘录】“讨好型”求生存沟通模式

作者: 永智平步青雲 | 来源:发表于2017-06-20 10:26 被阅读91次

    “都是我的错。”

    “是我没做好。”

    “我为我的缺点或无知而道歉。”

    “我不能让别人生气。”

    “我不可以冒犯任何人。”

    “别人生气都是因为我。”

    “没事,没事。”

    “好,我同意,听你的。”

    “你是对的。”

    这样的话语并不少见,当我们受到批评和指责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错了或内疚于伤害到了别人、给别人添了麻烦。

    我们习惯了道歉和认错,我们习惯了放弃自己的观点而听从别人的。

    我们害怕伤害别人,怕别人会生气。

    我想安抚这个人,我就说这是我的错,对不起,我下次会做得更好,你别这么生气了,我下次做好。

    为了不让他人受到伤害,我们有时候甚至会说一些谎。

    有时候我们即使自己感觉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

    那时候我们害怕出现不和谐,害怕别人不高兴,所以当出现一点不和谐的时候我们就自动反应——明知不是我们的错也要先示弱以忙于去平息这些麻烦。

    仿佛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别人的问题,让别人高兴。

    我们习惯了承担责任,所有有关无关的事情,仿佛都是自己的错。

    那时候我们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别人高兴,至于自己,无所谓。

    忽视自我,只有情境和他人,这就是讨好姿态。

    在讨好的姿态里人们习惯的动作就是为取悦别人而贬低自己,压抑自己。

    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观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人的需求和意见,还有情境。

    不想别人因为我的原因而觉得不好,那样我会很不安。

    也许你会说,讨好其实是因为你是一个友好和友善的人。

    不,友好是建立在自我感觉良好、照顾到自己的基础上的,是一致的;而讨好则是委屈了自己的。

    讨好有这些特点:

    身体雕塑姿态:

    一腿跪地,一只手伸出恳求,另一只手紧紧按在心口,软弱的身体姿势。

    常有的行为表现:

    道歉、恳求的神情、哀求及请求宽恕、乞怜、依赖、过分雀跃等。

    常有的感受:

    委屈、受伤、悲伤、焦虑、不满、被压抑的愤怒。

    内在经历:

    *如果我能让你内疚,你就会原谅我。

    *我是一无是处的,自我价值感低的,没有自信的,不值得的,不被重视的,不值得被关注的。

    焦点在对自己的期待上,希望自己能做好,这样就不会被抛弃。

    常见的生理影响:

    消化道不适、偏头痛或其他头痛、心悸/心律不齐、皮肤病(粉刺、牛皮癣、湿疹、疹块)。

    常见的心理影响:

    神经质、抑郁、自杀。

    讨好的人也有其资源:

    *敏感的。他能敏锐地觉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觉察到别人心情的好坏,因而能及时照顾到别人。

    *关怀的。他渴望照顾好别人,让别人开心、舒服,他想去关怀别人,能更多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并较少产生分歧。

    *滋养的。他能够很好地满足别人,给予别人需要的心理营养。

    *体贴的。意义:可以照顾到别人,让自己心安,并收获较好的人际关系,使对方不至于发怒。

    缺失:

    委屈自己,压抑自己,丢失了自己。

    判定的方法:

    *当互动开始,沟通发生,我们需要马上对自我、情境、他人三个元素进行评估,如果在沟通中我们强调了别人的需求而忽视了自己的,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而没有照顾到自己的,就是讨好。

    *因为某事而过度内疚,因为没做好的事情而过度自责,将想表达而不能表达的感受进行压抑,在公众场合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敢表达自己等,都可能是一种讨好。

    微信:tang-zkyxls

    我是汤丽兰,专注0-12岁儿童心理研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提供亲子课程,父母课堂,心理咨询,青少年训练营,演讲口才训练,微信:tang-zkyxls

    如果在育儿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提问。我会解开你的疑惑,让你育儿不再迷茫。欢迎新老朋友一起聊聊养孩子那些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汤老师摘录】“讨好型”求生存沟通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jo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