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我的错。”
“是我没做好。”
“我为我的缺点或无知而道歉。”
“我不能让别人生气。”
“我不可以冒犯任何人。”
“别人生气都是因为我。”
“没事,没事。”
“好,我同意,听你的。”
“你是对的。”

这样的话语并不少见,当我们受到批评和指责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错了或内疚于伤害到了别人、给别人添了麻烦。
我们习惯了道歉和认错,我们习惯了放弃自己的观点而听从别人的。
我们害怕伤害别人,怕别人会生气。
我想安抚这个人,我就说这是我的错,对不起,我下次会做得更好,你别这么生气了,我下次做好。
为了不让他人受到伤害,我们有时候甚至会说一些谎。
有时候我们即使自己感觉不好,也会对别人和颜悦色。
那时候我们害怕出现不和谐,害怕别人不高兴,所以当出现一点不和谐的时候我们就自动反应——明知不是我们的错也要先示弱以忙于去平息这些麻烦。
仿佛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别人的问题,让别人高兴。
我们习惯了承担责任,所有有关无关的事情,仿佛都是自己的错。
那时候我们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别人高兴,至于自己,无所谓。
忽视自我,只有情境和他人,这就是讨好姿态。
在讨好的姿态里人们习惯的动作就是为取悦别人而贬低自己,压抑自己。
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观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人的需求和意见,还有情境。
不想别人因为我的原因而觉得不好,那样我会很不安。
也许你会说,讨好其实是因为你是一个友好和友善的人。
不,友好是建立在自我感觉良好、照顾到自己的基础上的,是一致的;而讨好则是委屈了自己的。

讨好有这些特点:
身体雕塑姿态:
一腿跪地,一只手伸出恳求,另一只手紧紧按在心口,软弱的身体姿势。
常有的行为表现:
道歉、恳求的神情、哀求及请求宽恕、乞怜、依赖、过分雀跃等。
常有的感受:
委屈、受伤、悲伤、焦虑、不满、被压抑的愤怒。
内在经历:
*如果我能让你内疚,你就会原谅我。
*我是一无是处的,自我价值感低的,没有自信的,不值得的,不被重视的,不值得被关注的。
焦点在对自己的期待上,希望自己能做好,这样就不会被抛弃。
常见的生理影响:
消化道不适、偏头痛或其他头痛、心悸/心律不齐、皮肤病(粉刺、牛皮癣、湿疹、疹块)。
常见的心理影响:
神经质、抑郁、自杀。
讨好的人也有其资源:
*敏感的。他能敏锐地觉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觉察到别人心情的好坏,因而能及时照顾到别人。
*关怀的。他渴望照顾好别人,让别人开心、舒服,他想去关怀别人,能更多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并较少产生分歧。
*滋养的。他能够很好地满足别人,给予别人需要的心理营养。
*体贴的。意义:可以照顾到别人,让自己心安,并收获较好的人际关系,使对方不至于发怒。
缺失:
委屈自己,压抑自己,丢失了自己。
判定的方法:
*当互动开始,沟通发生,我们需要马上对自我、情境、他人三个元素进行评估,如果在沟通中我们强调了别人的需求而忽视了自己的,照顾到别人的感受而没有照顾到自己的,就是讨好。
*因为某事而过度内疚,因为没做好的事情而过度自责,将想表达而不能表达的感受进行压抑,在公众场合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敢表达自己等,都可能是一种讨好。

我是汤丽兰,专注0-12岁儿童心理研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提供亲子课程,父母课堂,心理咨询,青少年训练营,演讲口才训练,微信:tang-zkyxls
如果在育儿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提问。我会解开你的疑惑,让你育儿不再迷茫。欢迎新老朋友一起聊聊养孩子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