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底蕴太低积淀太少,究其原因还是读书太少。
《教师阅读地图》就该认真拜读,通过专家引领,列出属于自己的阅读书目,解决成长路途上的相应难题。
一,
先从“道”层面来看: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需要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魏智渊老师给出两个维度:一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二基本的教育学及教学原理。
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到底应该具备怎样合理的专业结构?
①本体性知识
②专业知识
③人类基本知识。
本体性知识由从教的学科决定,比如语文学科,包括汉语知识,文本解读,学科实践及理论,文学作品等。
就这一块儿而言,学科实践及理论领域我几乎不曾涉猎,文学作品读的也不多,平日里就对着课本、教参和试卷如此狭窄的范围挖了“几铲子”而已,怪不得在专业方面觉得自己越发捉襟见肘,还是读的太少!
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比如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及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文艺类教育学素材、教学管理、职业认同、心理学等。
天哪,看魏老师罗列出来的这些,我越发芒刺在背了,除了这两年通过樊登读书app听读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之外,别的课程理论等书籍几乎没有碰过!这一二十年的教师到底是怎么当的?恐慌如潮水一般像我涌来,几乎将我淹没!
人类基本知识,是所有专业领域的人都应该具备的,这才是专业阅读更广阔的背景。
看到这一点,我心里稍稍有了点儿安慰,还得感谢樊登读书和非凡精读馆,里面解读的书籍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也是我自从成了樊登读书的会员之后就一直跟着续费的原因。尝到了甜头自然不想再错过。
总是惶恐于当年该读书时读的书太少,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几乎不读书(除了教材、教材、试卷集)。就是评论界批判的“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却极力要求孩子们去读书”的“典范”。
想想就自我汗颜。听读樊老师和其他大咖们解读平时很少涉猎的行业书籍,确实打开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认知领域,这才尝到了读书的甜头。
只是读纸质书数量还太少,主要原因还是动力还不足,兴趣还不够。
啃读这本《教师阅读地图》,越读越芒刺在背,越觉得对不起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越觉得不读书而一味去教书就是在误人子弟。
所幸,现在意识到还不算太晚,尽管最佳时机是在十年前。
二,
看魏智渊老师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为例来条分缕析一名教师该拥有的知识结构后,我又无法淡定了,魏老师的知识储备那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百科全书!
回望我讲授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说蜻蜓点水都是高看自己了,更别说“用教材教”(教会孩子们更多的知识),“教教材”都不及格呢。
天呐,越读越明白,我“皮袍下面的小”被榨出来了,且无可遁形。
不信,您请看,仅有28个字的这首诗,需要具备丰厚的汉语汉字知识,才能全面的解读“值、应、怜、扉”几个字的意义;还需要具备古代文化知识、诗歌鉴赏知识、诗歌史知识以及诗歌积累……
天呐,这哪里是在教授一首28字的小诗,这简直是把多年知识的积淀浓缩到一节仅有28字的诗歌赏析课中,让孩子们在广博深厚的文化熏陶中窥得诗歌浩瀚之美的冰山一角,慢慢的学会欣赏、解读诗歌并爱上诗歌,甚至“一见误终身”,“下水速腾”出几朵诗歌“小浪花”(爱上创作诗歌)……
这才是教育的渐染和熏陶。
三,
原来的我,总觉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成绩就能如愿以偿,孩子们就会朝着我们为之打造的方向成长,实际执行中却总是“啪啪”打脸,为什么?
那是因为支配课堂者对基本教育学及教育原理知识的缺乏。
站在讲坛上长身而立的优秀教师,除了最基本的学科知识等本体性知识外,还必须涉猎包括基本的教育学及教育原理,拥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对整体教育目的、学生特点、教学基本流程和规律有更精准的理解,而这部分知识实际上在学生学习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始终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比如,该以怎么样的方式与学生相处,是平等对话还是权威引领;教学观和教学风格是灌输式的,还是对话式的;有没有根据年龄透彻理解自己、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流程。
“浪漫——精确——综合”这个三步曲符合几乎所有人群的认知规律,能否应用于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和课堂教学,就是一把评判读书学习效果如何的尺子。
四,
若这“道”的结构构建得合宜,教育教学效果就会立竿见影,且,往前走越轻松自如,反之,阅读结构失衡,就会出现一个个的“坑”,形成专业短板,影响自我成长,更会误人子弟。
用魏智渊老师的观点来说,阅读结构如果不能保持动态平衡话,老师可能沦为或者文青型教师,或者理论型教师,或者启蒙型教师。
“文青”型老师,文学书读得多,缺乏课程论、教学论书籍的支撑,容易用自己的喜好划定学生的学习重点,教授孩子时,只能授之以鱼,而不能授之以渔。
就像我曾经对教参上政治“气息”太浓的解读用想淡化处理,对不合我“胃口”的课文也是一带而过,如今想来,不就是在“走钢丝”么?害人不浅呐!
“理论”型老师,则喜欢以干巴巴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感受力培养就没办法保证。
我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倒是宁愿往这一领域多靠靠呢。
“启蒙”型老师,喜欢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灌输所谓的民主政治而淡化或刻意忽略专业知识的传授,动辄大谈政治或各种吐槽,学生的思维、评判能力 也没办法保证。
一一对照自己,自己身上这三者都有所体现,这就是一把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来。
这本书还有厚厚的内容等待自己去慢慢啃读,弥补阅读方面的态度不足。
不急,好东西就得慢读慢品慢悟,犹如南方靓汤文火慢炖一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