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194:四十年代吟龙巷(1)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08:20 被阅读0次

《老成都》(连载)

(作者: 周正清;摄影: 完   璧;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10年】

                                                   吟龙巷风水宝地

老巷(完璧摄影)

        儿时的我,生长在成都九眼桥附近的吟龙巷。旧时的吟龙巷口,左边是望化街,右边是伴仙街,北起砖头堰,南止伴仙街。巷北口有吟龙桥,建桥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此桥,民国初期,此街因桥而得名。乡间的老百姓通过此桥,穿过巷子才能上街。巷子不长,约有五百多米,很窄,当时只能过“架架车”(编者注:两个大大的橡胶轮子中间的轴上架上木板,前端留有两条拉车人用的木把,是当时常用的运输工具),根本无法通汽车。记忆中,巷内两边全是青砖墙砌成的墙,巷中有三户人家。

老人(完璧摄影)

        我喜欢吟龙巷,因为巷子的尾端连接着乡村,田野与河流风光美丽。小时候,我就住在附近乡间的一间茅草房内。我家门口是一个晾晒谷子的晒坝,四周全是田野。每到夏天,站在晒坝举目而望,目光所尽全是大片大片的稻田。风从稻田上空吹过,带来一股又一股清新而飘香的气息。稻田旁边有许多灌溉用的小沟,沟里终日流水不止,一派宁静而安详的田园风光。

        我家对面的那条小河沟,是我童年轻常玩耍地方。一天上午,我闲来无事,又去河流边转,刚走到吟龙桥下的石梯口,发现水中有鱼游来游去。我忙回家叫上弟弟,带上簸箕和脸盆,往小河沟跑去。我们挽起裤腿,从河岸石梯处小心翼翼地下水,试了一下水深,水不到一尺深。我和弟弟忙在河沟的两侧用手挖出泥团,堆在河沟中间,形成一道挡水的小堤坝,再把堤坝内的水用脸盆一盆盆倒出去。堤坝内的水越来越少,突然从水下烂泥中露出了一条尾巴,还隐约有两只脚。我和弟弟都吓了一大跳:这究竟是啥怪物?我和弟弟一人提着那怪物的一只脚,一起喊道:“一,二,三,起!”用力往上一提,想不到,竟抓住了一条团鱼。

        在旧时,据说吟龙巷是一处龙飞凤舞的风水宝地。因此,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家也常在此安家。1949年,巷中一户姓李的,在紧邻我家晒坝处修了一间气派的大瓦房。因占用了我家的晒坝,我父亲上门去找李家论理,不料,却被莫名其妙抓去关了一夜。从此,我们只有忍气吞声,不敢再言语。成都刚解放不久,我家隔壁姓李的那人便被解放军逮捕并公开宣判枪决了。过后我们才知道,这人原来是潜伏下来的特务。

      (下篇:《四十年代吟龙巷(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194:四十年代吟龙巷(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o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