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日的痛
仿佛,从小到大都没有过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生日。
小时候很少过生日,母亲常常会忙得忘记我们的生日,或者装做忘记。因为毕竟是生日,要过的话总得花钱买点好吃的,那她是舍不得的。
后来结婚了,老公也一样会忘记我的生日,也或者装做忘记,甚至躲出去。有时候也会记得,出去吃一顿默默无语的饭,味同嚼蜡。有时候还会送你几句刀子一样扎心的话,算是生日礼物。
一年一年的,就到了44岁的生日。照例有几句扎心话送给我,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觉得心里又多了几个洞。
忽然就觉的满满的挫败感又汹涌澎湃而来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崩溃,疗愈,反反复复。总觉的自己已经差不多可以刀枪不入了,谁知还是这么不堪一击。家庭经营的惨败,两个娃也没有培养好,没有自己赚钱的能力,没有社交能力,笨嘴拙舌,智商情商都不行,甚至连家务都做不好…..
为什么会过得这么失败?内心杂乱的有如凌乱的家。每天勤奋的去打扫,仍然不会归纳、整理、舍弃,尤如记忆中母亲的抽屉,什么都有,什么都舍不得扔。
网上看到一段话:
看完我落泪了,然后又去看了《原生家庭》这本书。
2.控制欲的父亲和坚忍的母亲
父亲和母亲都是好人。可这个世界绝不是仅仅依靠“好人”就可以把子女教育的优秀。父亲暴躁易怒,却又胆小懦弱。你绝不要疑心这两种矛盾的性格会在一个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非常情绪化,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点小事就会让他生气,会让他和母亲摔盆子摔碗。而母亲因为具有极其忍让的性格,便更加纵容了父亲这种乖戾的个性。然而如果有外人欺负我们家,出头的却是母亲,父亲的暴风雨性格只限于针对我们全家。
父亲总是不苟言笑,极严肃,极悲观,又对我们充满了控制欲。他不喜欢我们出去玩,也不喜欢我们的朋友来家里玩。至今我的女朋友们聊起来还会说,小时候我们特别害怕你爸,总是板着脸。男同学就更不敢去我们家玩了。直到我二十多岁,一个以前的男同学路过家里来看我,他还怒不可遏。
所以我和姐姐都没什么朋友,也不会社交,不会交朋友。如果在外面玩的时间稍长一点,父亲会极生气,会出去找我们,然后大发脾气。我和姐姐是女孩子,便极顺从他,除了上学,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学习、看书、洗衣做饭。哥哥在结婚后可能觉得终于摆脱了父亲的管教,开始“婚后叛逆”,学会了打麻将、喝酒,开始有了各种狐朋狗友,家庭逐渐暴发战争。父亲为了再也管教不了他,更加的暴躁、抑郁,整日的没有笑脸哀哀叹息,夜不能寐。坚忍的母亲便更加的体贴他,更加的节衣缩食,更加的任劳任怨,每每会想方设法做好吃的给父亲,让他躺在床上哀叹,而她则骗他说她已经吃了,然后继续辛苦劳累。
父亲的控制欲被冠以爱的名义,母亲总要我们体谅他,因为他是为我们好。二十多年前的时候,姐姐早已结婚而且已经为人母,而我虽未婚也已是个大姑娘了。过年的时候姐姐会带我去省城买衣服,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自己的车,要坐那种专门拉客人去省城的私家面包车,下午从省城回来的时候因为要等客满而耽误许久,回家便已天色渐黑。这个时候必定会在路口看见父亲焦灼的身影,他已等待许久,直到看见我们俩下车便按捺不住他早已积压在心里的怒气在街上发作起来。此前他已经一个人展开了各种联想,想象我们被偷了,被抢了,出车祸了……
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慢慢的我养成了一种不敢出门的习惯,偶尔出去玩一次总得小心翼翼和父母商量许久。后来结婚了,这种阴影也一直存在。偶尔正在街上逛呢,老公打电话说你在哪呢,他回家了,一颗心便像过去一样狂跳起来,然后飞奔回家;或是闺蜜约饭,因不确定老公会不会回家吃饭而很少去和闺蜜们聚。时间长了,男人便理所当然认为你不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只要他回家了你这做妻子的不在家伺候,便也如曾经的父亲一样生气。
3.父母的原生家庭
就这么窝窝囊囊的过了许多年,看了《原生家庭》这本书,才意识到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几乎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姐姐也和我一样,婚后过着没有自我的生活,而母亲一生对父亲忍耐体贴的个性也潜移默化到了我们的血液里。母亲不但体贴父亲,也教我们要对自己的男人好。在她的思想中,只有对男人好,这个家才能安定。她不但干自己家的活,也帮婚后的我们干活。她认为男人在外打拼很辛苦,回家理所当然应该好好休息,于是她帮我带孩子,甚至做好饭送过来,而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方式让家里的男人渐渐的对家庭和孩子没了责任感。
而姐姐不仅完全成了母亲的翻版,还把她自己的女儿也教的一模一样,她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外甥女在结婚之后,我发现她也有着和我们一模一样的毛病。而她,是上过大学的呀!于是我俩唏嘘起原生家庭对我们一生的影响,然后追溯到我父母的童年。
追根溯源就不难理解我的父母为什么是那样的个性了。原来我的外婆便是那样的一生辛苦,她因为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过度劳累干得多吃得少而只活了五十多岁,而她的丈夫我的外公却在家享清闲一生不曾有过特别的辛劳,一直到九十四岁才寿终正寝。
外婆把她的长女也就是我的母亲教的和她一模一样,然后一代一代的女人把这种特性当成家风传了下来。而家里的男人们便逐渐养尊处优,全部成了油瓶倒了也不扶一把的老爷们。而我父亲童年有着极悲惨的经历,他的不安全感大约是他那特殊的经历带给他的。
4.和自己和解
如今父母已经八十多岁,父亲变得像个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了。我非但不能怪他们,还要尽全力来照顾他们。
如今的自己,也已四十多岁,上有老下有小,要尽孝,要培养孩子,还要让自己走出从前,和从前的自己和解。
开始跑步,去健身房,美容院,和朋友们聚会,在男人打电话时学着用坚定的语气和他说“你自己解决午饭吧”或者“我在美容院呢回不去”,也学着一个人带娃出去旅行。
我知道,从小一直感觉无时无刻不跟随着自己的不安全感正在慢慢消失。
原来,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自己的内心。
改变很难很难,但是,毕竟一小步一小步的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