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IT领袖峰会如期而至,各路大佬云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下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除了了解到各位大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这些互联网从业者对这个产业的看法,这种角度的学习,比单纯的人工智能要重要的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对互联网行业的一些思维方式。
首先来看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马云频繁的在各种场合演讲,输出价值观,赞誉者有之,怀疑者有之,谩骂者有之,同样的一段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所处的位置,前段时间的“五新”,特别是新零售概念,就遭到了董明珠、宗庆后等传统行业大佬的质疑。
马云的新零售遭受质疑对于我们而言,一定要跳出来这些情绪性的东西,从理性实用的角度出发,思考马云演讲背后的深层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听出门道,听出价值。
在短短20分钟的演讲里,马云对实体经济再次表达了不满,言辞直接,毫不含糊,直接给出结论:实体经济从来就没行过。
其实冷静下来思考不难发现,所谓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伪命题,在当今情况下,你很难找到完全虚拟的经济,淘宝算是虚拟经济吗?恐怕不是,那么多卖家和买家,都是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人,物流仓储、交易的商品,都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交易的地点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果就此断言电商就是虚拟经济,未免太过武断。
所以,我更愿意把这两个分类定义为:互联网经济和传统经济。对于实体经济也就是传统经济而言,确实从来就没行过,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去路边的大排档吃饭就会发现,商家总是很轻易的满足于现有的生意模式,有的时候连餐巾纸都非常劣质,根本无法使用,米饭乱收费更是家常便饭,从这一个缩影可以看出,传统经济很容易满足,做到60分就够,能省则省,至于把服务做好、产品做的更精致,则完全不予考虑,如果真有人这么做,周围的商家一定会笑话甚至来抵制他。
传统经济满足于60分日本以匠人文化出名,很多极小的店铺,在产品和服务上做的不折不扣,并且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坚持下来,这种大环境让互联网经济很难对其产生根本性的颠覆,因为人们的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痛点已经没有那么多,替代成本非常高。
而在中国,传统经济长期的不作为给了互联网经济巨大的机会,面对许多近乎空白的市场,能够轻易的实现占领和颠覆,而如果传统经济再不警醒,只是一味抱怨的话,只能被无情的淘汰。
说到互联网思维,马云提到,现在,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不是用不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如何去使用的问题,互联网不再是让人敬畏的高科技,而是不得不用的工具。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这个说法并不新鲜,但很多人对此的理解太过肤浅,他们可能没有真正的理解“基础设施”的含义,水电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很自然的打开灯;天气炎热或者寒冷的时候,用不着提醒,就会打开空调;睡觉前也会下意识的打开花洒去洗澡,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我们享受这些便捷的时候,根本不会意识到水电的存在,不会刻意去想怎么才能通电,怎么才能通水,不会刻意去想这些设施如何与水电相结合,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已经嵌入到我们思维的底层。
回到互联网,很多人就没有这么自然了,他们无法像使用水电一样的去使用互联网,其实,在未来,BAT这样的企业就像发电厂和水库,而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创业公司,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去考虑发电厂是如何运转的,只要会使用电来提高效率,来享受生活就OK。
在使用电的时候不会考虑发电厂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就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之上运行的经济,正如现在已经没有企业点蜡烛上班一样,未来也不会再有完全脱离于互联网而运行的商业组织,这一点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演讲中马云还提到,弯道超车,十超九翻,企业要做的,是换道超车。这句话非常精彩,用很生动的例子,诠释了一个复杂的概念。什么叫弯道超车,就是用高风险的方式去走捷径,期望在短时间内超越对手,持有这种想法并落实在行动中的公司并不在少数,比如前两年O2O很火的时候,很多创业公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烧钱补贴再说,也不看看自己的模式是否具有盈利的可能性,认为只要做别人没做过的,只要和别人一样烧钱补贴用户,就能复制第二个滴滴,第二个饿了么,但很遗憾,在那段疯狂的岁月,很多创业公司就这样夭折,能够走下去看到成功曙光的,实在少之又少,最终能做到的,都是那些不局限于原有商业模式和固有思维的创新企业。
比如airbnb就没有在宾馆这个维度上去突破,而是选择了民宿,用共享的方式去做居住这一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滴滴和优步也没有在出租车的方向上一条道走到黑,创造性的推出专车、快车和顺风车等产品,一举颠覆出行市场,未来和无人驾驶以及物流的结合让人充满期待。
这些企业都不是在弯道超车的,而是转换赛道,从另外一条道路狂飙突进,产生出强大的势能,最终都获得了极大的商业价值。
当然,马云也没少提三板斧,即“使命、愿景、价值观”,在很多人看来,这三个名词太过空洞,听起来虚头巴脑,没什么实用价值,并据此得出马云是在忽悠的结论。
然而,这些看起来很虚的东西,最终带来的能量却是巨大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意义在于简化我们的选择,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可以用最低成本进行选择,而不至于盲目跟风,或者求全求多,看到什么好都想做,这样虽然看起来十分高效,但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从长期看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我们常常说聪明和智慧,聪明是个中性词,智慧是个褒义词,经常会听到有人评价别人耍小聪明,在这里,聪明就是一个贬义词,很多投机者就是靠着耍小聪明来立足的,他们没有一个固有的标准,没有面对复杂局面下简单的选择,短期狠赚了一笔,但并不具备守护这些财富的能力,通常很轻易的就失去所有。
德国人的严谨,导致了其工业产品的极高质量,从来就不会有敷衍的态度,而许多中国企业,却以糊弄当做聪明,看似走了捷径,实际上是误入歧途。
总结一下,马云在这次演讲中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四个关键点:
① 实体经济从来就没行过
② 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所有企业都要拥抱而不是敌视
③ 弯道超车是错误的,应该换道超车
④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为了帮助我们简化选择
说完了马云,让我们在看看从马化腾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在高端对话上,马化腾总结了他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其中他颇为忧虑的提到,如果人工智能不能在产品上落地,不能有清晰、明确的应用场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任何概念在初期,都会很长时间的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应用层面的东西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熟,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很像早期的互联网,人们对其既陌生又熟悉、既期待又警惕、既相信又质疑,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工智能也会变成未来的基础设施,变成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
我们需要警惕的不是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而是在面对一个火热的概念、一个超级流行的话题时,一定要冷静下来去思考,如何将这些概念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如何去用好它们做出好的产品出来,否则,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很多创业者在打造产品时,总是过多的关注概念而忽视了实用,过多的站在工程师的立场而不是用户的立场,这样虽然能造出很惊艳很牛逼的东西出来,但难以实现盈利,更不要说大规模量产了。
NASA当年为了节约发射成本,搞出了航天飞机,这个东西非常牛逼,在技术上几乎逼近了人类的极限,但造出来以后使用过才发现,对于发射成本而言,根本没有什么节约一说,能做到不浪费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航天飞机并没有节省发射成本那么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是谁呢,就是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他没有去搞什么太多概念性的东西,而是立足于使用场景,去研发可回收火箭,火箭虽然价值高昂,发射成本高,但如果能重复发射,那每次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正是这种基于实用的出发点,最终让他完成了可重复发射火箭的发明,从源头上解决了发射成本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其实,很多互联网大佬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推出的产品和进行的动作,都值得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反复思考,比如京东的自建物流,很多人当时根本看不明白,说京东花了这么多钱,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搞出了这么个东西,真的值得吗?
然而现在我们发现,物流成了京东的招牌,和其他电商的相比,京东有了自己的护城河,这种前期的投入经过实践的检验,被证明是相当划算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受了京东的启发,他是做龙虾烧烤的,但是和本地其他商家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于是他投入很多钱,从养虾开始做起,仔细研究不同品种虾的口味、烹饪要求等,然后直接自己给自己提供原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口味,并且还对虾子进行单独售卖,在一众龙虾烧烤店里脱颖而出,现在可谓是日进斗金。
你看,那些大佬其实离我们并没有那么远,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经过残酷市场竞争后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但要关注,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进行迁移,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所带来的价值也最大,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86天。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