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首诗,讲的是国家动乱之际,有人相约朋友一起逃亡。
第一节,“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吹来冰凉,天上下雪纷纷飘荡。(你)和我交心相知的好友,(我们)还是一起逃走吧。岂能行动缓慢?已经到了情况紧急的时候!
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雨(yù),这里作动词,下雪;雨雪,即是下雪。其雱(páng),即“雱雱”,雪下得很大的样子。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作为我的好友。
其,同“岂”,语气词。虚,舒的假借字;邪,徐的假借字;其虚其邪,即为舒舒徐徐,不紧不慢的样子。既,已经。亟(jí),急,危急存亡的关头。只且(jū),作语助,相当于“也矣”。
诗歌以风雪起兴,暗示国家到了将要发生动乱。卫国的北方都是狄人,经常遭到狄人入侵,数次面临亡国危险。卫国的邻居晋国,同样也为狄患所扰,直到晋文公(他也有狄人血统)之后,晋国实力变强,主动发起攻势,狄人势力才日渐消亡。在此之前,狄人可谓是卫国的“心腹大患”。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第二节,“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吹来鸣响,大雪纷纷飘荡。(你)和我交心相知的好友,(我们)还是一起逃到别国去吧。岂能行动缓慢?已经到了情况紧急的时候!
喈(jiē),大风;一说寒凉。《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这里的“喈喈”,指的是群鸟交错鸣叫的悦耳之声。用来形容大风,那可能就不是悦耳之声了,应该指的是北方的冬夜,发出鬼哭狼嚎声响的大风。霏,雨雪纷飞。雨雪霏霏的意境很美,“霏霏”也因此成为了很多女生的名字。同归,一起到别的国家去。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国家出了问题了,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难道不应该奋起反抗,保家卫国吗?可诗中提到的国家,多半都是西周或者春秋早期的国家。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小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老百姓哪里有反抗的机会,只能逃亡他处。成语“唇亡齿寒”、“假虞灭虢”,讲的就是像虞国、虢国这样的小国是如何在与大国的政治博弈中亡国的。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第三节,“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没有不是红色的狐狸,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你)和我交心相知的好友,(我们)还是一起乘车逃亡吧。岂能行动缓慢?已经到了情况紧急的时候!
莫,无,没有。匪,非。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古代的狐狸,还没有太多“狡猾”的意思,之后要讲到的《卫风·有狐》,也看不到有将狐狸比喻为坏人的说法。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现在这句话变成了骂人的话,“天下乌鸦一般黑”,多半用来说坏人本性都是一样的。相反,乌鸦在古代,一直到唐代之前,都是吉利的象征。
汉代的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 乌鸦是有吉祥的寓意的。唐代以后,称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开始出现,乌鸦在世俗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开始一落千丈,慢慢地沦为了“报丧鸟”。
这节诗,类比出色。以“天下没有不是红色的狐狸,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这样不容辩驳的事情,来反衬逃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跟前面讲到的《邶风·日月》中“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量类似的说法,仍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所以这个公式总结起来,就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想要让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一些,这个句式几乎是万能的。
诗经专题第41篇,总第041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