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三峡》,再次被作者文笔的精妙所感动。如何让学生也能深切感受本文的艺术魅力,是教学本课的难点。
《三峡》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古文。这个单元集中安排了古文阅读,可想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读更多的古文,感受古文的精妙。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应属教读课文,所以我在教读时,特别强调读法的指导。经过学习,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古文阅读的“四步法”:—、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写法;二、读准节奏,感受音韵;三、读懂文义,积累字词;四、赏读文本,理解文情。
学生学习本文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背诵,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赏读文本上。赏读文本时,我先让学生闭眼听录音朗读,然后请学生借助联想、想象说一说听后感受。第二步,让学生观看视频朗读,再谈一谈眼中“三峡印象”。由此总结出其语言的特点: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并据此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语速、语气、停连。
第三步,让学生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分析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得出本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特点。
第四步,引导学生挖掘字词,感受古文语言的凝炼。先举“素湍绿潭”中的“素”为例,“素”为白色,水,只有激起浪花才为白色。因此一“素”,就让读者眼前充满了画面感。然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能给自己带来画面感的词语,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古文语言的形象生动。个人认为这个环节应是本节课最精妙之处,它有效得引导了学生赏析语言,也深刻体会了古文的艺术魅力,较好地突破了难点。
课后还进行了“一拖四”的阅读训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