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a6997aa790de4331.jpg)
把五峰山转完并不觉得很累。昨晚从铜锣山上五峰山景区后,夜宿免费停车场。气温不是很低,睡在车里不觉得冷,而且车里温度将近十五度。不到十点就睡,万懒俱寂,车与山融为一体,人自然沉静于山林。人入睡,鸟歇息,丝毫听不到树叶哗啦声。莫非竹林就是这么安静。休息的好,精神头就足。
竹林石阶长满青苔,立马念起清朝袁枚的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弯身搓起一小块青绿苔藓,细细观之,抬头望伸向空中的棵棵竹树,无法想象,青青相映,一高一矮,天上地上,却有不差的颜色。苔花之努力,能有人看到,竹花何德行,眼下无处找。一入口处伫立的巨石上的“竹以直为美,人以正为尊”却令人称赞难忘。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b364ed0bf2f29e8f.jpg)
五峰山连接着竹园、五峰两个行政村。竹园村处在铜锣山,五峰村就在五峰山景区,两个行政村构成完整的五峰山景区,而且都有入口,观光车在两个入口来回跑。昨天是周末,景点的人比今天多一些。四个人都过了六十岁,每人买半票。与一个多次照面并聊天的保安熟络起来,他告知,有军人优待证可以免票。这一点不同于有些省,为四川对退伍老兵的高看点赞。本地人持身份证免票,但他们的说法是不一样的,缺少了我们对竹林的好奇与感叹。阳光穿入竹林的景象是最迷人的。翠绿的叶子撒上阳光,像披上了金色外衣,一条条金黄色的叶子耀眼夺目,像金链镶嵌于竹竿上。用手机抓拍,但拍不到眼睛所看,随口说一声真美,也只有这样说,才最能表达此刻的感受。还值得称奇的是,形成竹林的竹子,像同一双手栽植的,一般粗,一般高,一个方向曲躬弯腰。有着看着想着,既要仰头看竹,还不舍得踩踏石阶上的青苔。不知哪位先生把南朝梁刘孝先的五言诗上阕书写在卧地石上“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不是弄文舞墨之客,辨认许久方才顺口读出。有关竹的诗文浩如烟海,不胜枚举。赏竹颂竹之事自叹不如,就此罢了。
五峰山植物除了繁多的竹类,还有不少树种,如杉树、柏树等,特别是杉树,其形其色都可堪称完美。在陕西汉中,曾见过笔直挺立高耸入云的水杉,多年难忘。在广东福建见过红豆杉。而在五峰山上又见到了柳衫。问本地人,水杉和柳衫有何区别,回答,这个时候水杉叶子发干落叶,柳衫叶子不黄不落。就此一番,值得感谢。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3d2d057f83556bc9.jpg)
有幸到“大竹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了一下。规模不小,设计独特,内部布置基本到位。于是想到曾经到过陕西洛川民俗文化博物馆,方向一致,内容不同,都很有地域特点。通俗易懂,真实齐全。两层楼房式展览室,不见有管理或工作人员,配套设施不完备,比如接待、参观介绍、饮水、卫生间等有待提升到位。
景区内很少有可用的卫生间,几处卫生间都在建设中。竹林中的人文塑形较少,游览提示、导引等设置不到位。有几处引导牌如“月宫桂”“博物馆”做的很醒目、温馨细致。有些就放空了。如转了一圈,没找竹王,红豆杉也没看到。观景台在哪里也没找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293b7689bd8274b8.jpg)
太阳依然明朗,在五峰山刚好24小时。准备继续前行,向青青绿绿的竹子们说声再见,向态度热情的保安道声珍重。再见了,美丽的大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