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60分妈妈(《隐秘的人格》之二)

做60分妈妈(《隐秘的人格》之二)

作者: 一颗小米粒 | 来源:发表于2023-03-30 05:51 被阅读0次

《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中写到:精神分析的作用之一就是了解怎么养育孩子,是一门育儿学。书中的很多内容也是围绕如何教育孩子展开,提出很多理念,有些我清楚,有些我以前并不知道。

比如怎样做“好父母”?只要记住三点:

一是设身处地地想孩子所想。也就是换位思考,自己相对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在这件事上希望父母怎么做。

二是询问孩子希望被怎样对待。学会问孩子,“你觉得在这件事上爸爸妈妈应该给你什么帮助,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三是明白过多介入等于剥夺孩子生的意义。父母过多介入,会让孩子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甚至他们会有这种感觉:到底我活着,还是爸爸妈妈在操纵我或代替我活着?这种感觉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会导致这个孩子厌世,轻者厌学、厌恶人际关系,重者觉得活着没意思,甚至可能自杀。

比如人格是在跟父母的关系,尤其是跟妈妈的关系中形成的。

如果父母的人格健康,孩子的人格没有问题。如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干扰,孩子一定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比如青春期的孩子遇到的最关键问题就是身份认同,即自我同一性。

认同,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迅速成长会带来认同焦虑。父母一方面觉得孩子不长大会很和谐,因为孩子会听他们的,而孩子一旦长大,他们就没办法控制了;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尽早懂事、自食其力。孩子不知道父母希望他们长大还是不希望他们长大。这会导致青少年自我认同障碍。

父母接受一些心理学的教育,可以减少他们传递给孩子的矛盾信息数量以及反差的程度,孩子在跟父母认同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因此,教育孩子,父母意见最好一致。与祖父母的意见也要统一,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

比如从人格角度来说,孩子“吃里扒外”是一种与父母分离的自由,是一种成长。

孩子上小学时,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不会太在意,当耳旁风,却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简直是“吃里扒外”,实际上这表示他的社会功能正在发展,也就是他已经能注意到更大范围的需要。

比如中立地对待孩子的所有表现。

不要给孩子分类,不赋予任何好的或者不好的标签。不能预设他们的未来,就是不能按照成人世界的价值标准来要求他们,否则容易对他们造成暗示,会被催眠成各种被标志的孩子,这对他们非常不利。

给孩子一个抱持性环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不被评论。要肯定而不是否定,接纳孩子的害怕、恐惧就是给其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很多父母因为自己的健康自恋不足,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满足自恋,特别是贬低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最方便和最没有危险的。

比如遵守孩子的边界。

他全部的“国土”让他一个人来掌握,把他应付的责任都交给他自己,不做太多干预。一个越是自由的人,越能为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

孩子小时候会把自己房间弄得很乱,似乎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实际上是在勾引父母,是一种”语言”,意思是:爸爸妈妈,你们来帮我吧。如果父母真的帮他做了,他这一辈子估计都养不成自己收拾房间的习惯。在整理房间这件事上,如果父母过度干预的话,孩子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就会想“这件事不是我要做的,而是爸爸妈妈要我做的”,孩子成了父母的一部分,直接攻击孩子对独立的需要。

人格健康的父母会跟孩子的这种乱保持距离,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说不。孩子就知道:原来爸爸妈妈不愿意进入我的“国土”,所以,收拾房间是孩子自己边界范围内的事情,他会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只不过是我自己要做的。”这样就不会损伤孩子的完整性。

比如分离越彻底,孩子越健康。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跟孩子分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心理学角度上将父母抛弃得越远就越健康,但父母必须有强大的自我功能。

比如60分妈妈就是好妈妈。

父母爱孩子,这从来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去爱。

60分妈妈,指的是介于糟糕妈妈和完美妈妈之间,及格了,又没太浪费,做到60分,把另外40分的精力用来做别的事。

糟糕妈妈在孩子遇到危险、感受到最大的恐惧和绝望时不出现,孩子是在危险的情况下长大,完全没有安全感,孩子可能在人格上会“弱不禁风”。完美妈妈是一刻不停地盯着孩子,一旦意识到孩子可能有危险,就会干预,孩子安全了,却丧失了一次体验自己的焦虑和恐惧的机会。有一个完美妈妈,孩子长大后得人格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非常大。

60分妈妈,会在孩子感觉到极度恐惧和快绝望时,给以安全感,既让他体验关于安全和危险的东西,也体验到自己逐渐增长的失望的情绪,不过还没到绝望的状态。同时渗透到人格层面的信念是:在我的情况变得最糟糕时候,一定会有人帮我。

60分妈妈最能培养健康人格的孩子。而且,60分也应该是所有关系的标准。每个人承受一部分不完美,压力就不会在一个人身上。大家在这种环境里待着,就会有舒服、轻松和好玩的感觉。

比如孩子会从妈妈的表情里看到自己;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性格;“青春”之痛之所以被深深记得,是因为成长之痛……

我不深入反思和评价自己了,越看书中内容自己越惭愧,心中五味杂陈,好在孩子在跌跌撞撞中长大了。现在学习这些有点晚,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正好侄女家的小不点刚刚满月,赶紧打电话让她多多阅读一些婴幼儿心理学书籍,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理论指导实践,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好宝宝。

既然学过,就得发挥些作用,对不?!

相关文章

  • 自恋人格

    最近看的是曾奇峰的《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这本书。 之前是对人格这个东西一种模糊感,最多就是“面具”,或者...

  • 九型人格心理学

    1.揭秘隐秘人格,发挥性格优势。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学习九型人格可以协助你发现自己个性的优势...

  •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心得之二 读完《儿童的人格教育》,掩卷长叹,感慨万千。 智者就是智者,100多年前心理学智者...

  • 【一本好书】心理学类

    3、曾奇峰《隐秘的人格》||精神分析是人格鉴赏的学问 为什么要读心理学? 世界上只有一本书,就是你自己(顾城) 一...

  • 做全职妈妈有风险之二

    昨晚上接孩子回家已经天黑了,进门先去厨房,把煮好的牛肉捞出来沥干,然后准备手撕包菜和炝绿豆芽。 孩子已经吃上饭了,...

  • 本我、自我、超我

    在精神病理学分析的基础上,弗洛伊徳将人的人格分成了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人格中隐秘的...

  • 《九型人格应用心理学》了解自我,洞悉他人的秘密武器【66/100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百幅计划:66/100 1.揭秘隐秘人格,发挥性格优势。 知人者智,自知...

  • 《隐秘的角落》之周春红:单亲妈妈请爱自己多一点

    这个夏天,《隐秘的角落》火了,在豆瓣上取得了近9分的好成绩。 看完《隐秘的角落》之后,很是心疼朱朝阳的妈妈周春红。...

  • 《隐形人格》:给你一剂社交“良药”

    01 刚拿到《隐形人格》这本书的时候,着实被它的黑色封面和书名给惊吓到了。这种酷酷的外形和很有隐秘感的命名,莫名给...

  • 隐秘而伟大的头脑妈妈(686)

    头脑妈妈是武志红老师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说当小婴儿还小的时候,假如身边没有人及时照顾他,比如让他独自呆在一个房间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60分妈妈(《隐秘的人格》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i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