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主麦家说:读书像交友,一本好书会让我们的心灵少一分孤独。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你自然会习惯。
嗨,早上好。亲爱的小伙伴们,欢迎收听麦家理想谷陪你读书栏目,早上8点,用最精致的方式,陪你读最经典的书。你也可以点击音频上方蓝字,关注麦家理想谷公众号噢。
昨天的共读中,我们一起阅读了团圆媳妇的命运。
起初,团圆媳妇是一个年仅12岁,“头发又黑又长”,一点也不害羞的、健康、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也因此,她被视为“不正常”,被毒打、跳大神、偏方、被撕下衣服当众“洗热水澡”......这一切无不让人触目惊心,但更可怕的是,邻里的婶婶、大娘,这些看似心怀“善意”的看客们,津津乐道、甚至是参与其中。
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的篇章,讲述的正是一个“看客”,他叫有二伯。他和其他人都一样,饶有兴致地看着“大泥坑”的种种悲喜、团圆媳妇被活活折磨死的过程。他一脸冷漠,在埋葬团圆媳妇之后,就把命运悲惨的小姑娘抛之九霄云外,夸赞酒菜不错,“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
(阅读的是原书的第六章内容【第161页~第187页】)
有二伯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作为看客的自己,用一种看戏的态度对待身边活生生的人,无情、冷漠,但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他人眼中,被观看的对象呢?
有二伯是萧红家里的长工,三十多岁时来到家里,一待就是三十年。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年,勉强混个温饱,却没有工钱可拿,因此,六十多岁的有二伯依然一无所有:
他穿着“大半截子的衣裳,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他戴的草帽没有边沿,只有一个帽顶;他穿的鞋,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跟,常常是前边掌掌,后边钉钉,过了几天,依然掉底缺跟,因此他的脚,永远离不开地面;唯一的行李是一条破烂零碎的褥子,不睡觉时就卷起来;他甚至没有一张固定的床......
在呼兰河城人们的眼里,他走在街上,"要猴不象耍猴,讨饭不象讨饭的",人们都不知道他是那个朝代的人。
正如这个故事的开端,萧红两次说:有二伯“性情古怪”,有二伯这一人物确实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和大黄狗说话,但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偶尔说出口的话,也是古怪的、令人捉摸不透。
作为一个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被蹂躏的长工,他的遭遇是很可悲的。他的主人家并没有把他当人来对待。日俄战争时,主人家个个离开呼兰河,逃命去了,有二伯却被留下守房子。但从俄军刀马下死里逃生的有二伯,却没有获得主人家的尊重,他在这个家里的地位,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仆人。老厨子常常奚落他、小孩子们经常取笑他,拿石子打他。
他大可站起身来做人,另投别处去赚钱过日子,但他不曾思考、觉悟,反而还健忘、自傲,颇有些阿Q的样子。对主人家不满,他也只敢动动嘴皮子功夫,指桑骂槐,或直接谩骂“兔羔子”、“耗子”等;但他并非完全逆来顺受,除了怒骂,他还偷窃,来作为反击,钢酒壶、大澡盆、大米,一样一样地被他偷走,背出去卖掉。久而久之,他的行为终于惹恼了萧红的父亲,于是这位“主子的同宗二哥”就被毒打了。
但这个角色的古怪、矛盾之处也在于,他一边承受、厌恶着主人对他的方式,另一方面却又非常向往主人家的颐指气使。
作为一名长工的有二伯,他处于奴隶地位,但他的思想,有时却是主子们的思想。他地位低下,偏偏喜欢别人叫他“有二爷”、“有二东家”、“有二掌柜的”。只是不论名头上多好听,这个“ 二东家”都不敢反抗真正的东家,只能对着绊脚的砖头发牢骚。他最忌讳人家叫他的乳名有子,但萧红的祖父叫他"有子",他却不生气,他说到:"向皇上说话,还称自己是奴才呢,总也得有个大小。宰相大不大,可是他见了皇上也得跪下,在万人之上,在一人之下"。
有东西不给他吃时,他要谩骂一番;给他吃时,他却不吃。这或许是因为他想一种非正常的方式,来获得人们的注意,获得一种身份、一种尊重。
他胆子大,什么都不怕,不怕狼、敢走夜路,可以说是十分无畏的。但被萧红的父亲打了之后,他却嚷着要上吊,当然,他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这些行为都说明了他渴望获得别人的肯定,想要有获得存在感。
他偷了家里许多东西,却依然爱面子,怕人家提到"偷"字,人家一提,他还是会不好意思的。
萧红通过这些琐碎的事例、调侃甚至是嘲讽的语调,通过孩童的视角,用白描的方式把有二伯这一人物角色描写得很立体,还着重揭示了有二伯的病态心理、被扭曲的性格。
有二伯,就是这样一个可怜、可恨、可笑的人,是个活脱脱的东北阿Q。他麻木,具有很强的奴性思想,缺少作为人的自觉,甘于奴役地位不知;他还具有很强烈的封建等级思想,对和自己一样地位低下的团圆媳妇,不仅不同情,还冷眼看待。
或许,他会形成古怪的性情,也和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关系吧。有二伯和小城里大多数人一样,是被旧文化、旧势力、旧习惯、旧思想所浸泡而异化了的小人物。他们无力与不公的世界进行抗争,封建文化不仅让人成为“非人”一样的存在,还让人情也异化。
本书开头就在描摹的正是这样一种非人、无人情的氛围:没有希望的生活、无可言说的痛苦。
写有二伯的这一章,被认为是《呼兰河传》里“最像小说”的一章:
“它从小团圆媳妇,也就是第五章泼墨浇成的黑洞内部开始,将笔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悯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极大的耐心和顽强意志,筑造了一条灰色的过渡地带。有二伯既可厌又可怜的品质,恰好和他既住在萧红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员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内在呼应。”
从整本书的架构来说,描写有二伯的这一章,也是很重要的。在阅读完冲击力极大、可谓高潮的“团圆媳妇之死”后,读者需要一定的缓冲,从愤怒、悲凉的情绪里稍稍走出。因此有二伯这位灰色人物的故事,就作为高潮后的缓冲和过渡,在本书里形成一片独立、稳定的区域。初看似乎平淡,细品却很有讽刺意味。
他也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上一章节由他对“团圆媳妇之死”冷漠的态度,引到了他自己的故事,他这个故事里,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引出了全书最后一个故事,为勾画冯歪嘴子小儿子咧嘴一笑中露出的“小白牙”,营造好了势所必至的运笔方向。
那么,作为本书最后一个重要的人物角色,冯歪嘴子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除了团圆媳妇悲惨之死、有二伯愚昧的一生,萧红还会给我们讲述呼兰河城里怎样的悲欢呢?
明天的共读里,让我们一起来揭晓冯歪嘴子的故事吧~
【今日话题】
“他一边承受、厌恶着主人对他的方式,另一方面却又非常向往主人家的颐指气使。”一句话道清了有二伯悲剧的核心,深入骨髓的奴性,这就像很多媳妇儿熬成婆以后变本加厉虐待新一任儿媳,穷怕了的赵德汉把人民币堆成墙自己还是惨兮兮地吃着炸酱面一样,都是一种受伤后的心理补偿。
如何看待“变成自己当初讨厌的那类人”?
如果你喜欢麦家理想谷的“陪你读书”栏目,有什么话想对谷主麦家说的,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噢。读书就是回家。也许你正在上班途中,或是在发呆……无论你在哪儿,很高兴遇见你。
网友评论